“妙相灵韵——中国石窟艺术赏析”在线课程报名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9:03 1

摘要:石窟艺术,是刻划在大地上的文明图卷。千百年来,中国石窟艺术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信仰与文化交融。它们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解读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无需远行,即可触摸历史的温度。7节丰富生动的课程,6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探索我国石窟艺术的演变经过和文化

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展览 识别上图二维码即可查看

石窟艺术,是刻划在大地上的文明图卷。千百年来,中国石窟艺术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信仰与文化交融。它们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解读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
无需远行,即可触摸历史的温度。7节丰富生动的课程,6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探索我国石窟艺术的演变经过和文化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线课程“妙相灵韵——中国石窟艺术赏析”,邀您开启一场石窟艺术的文化之旅。

即可报名课程 ↓↓↓

知名学者直播授课

与来自国家博物馆、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的知名学者们共赴一场文化之旅,有机会与专家在直播间互动交流。

课程主题丰富多元

以新疆石窟、敦煌石窟、炳灵寺和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等经典石窟为对象,以高维视角解析石窟发展演变的历史意义,助您深入了解中国石窟艺术的魅力。

课程视频可回看

课程视频可供学员在开课后六个月内反复观看(即2025年4月22日—2025年10月22日)。

可申领结业证书

报名申领结业证书且完成全部课时的学员,可申领由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课程简介

第一讲

思接千载——中国石窟寺考古概论

直播时间:4月15日 19:30—21:30

主讲人:陈悦新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课程概述:石窟寺起源于古印度,在中国发展兴盛千余年。中国石窟寺体系完整、分布广泛、规模宏大、内涵深厚,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见证。运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和揭示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脉络,取得了重要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石窟寺保护研究和价值挖掘,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通过明确的学术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出了建立中国石窟寺考古研究体系的方向。

陈悦新,本硕博就读于北京大学,师从宿白先生。现为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兼任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佛教考古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中国石窟寺进行了系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和一般项目3项。出版专著4部,专著《5—8世纪汉地佛像着衣法式》获北京市第十四届(2016)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第二讲

西域佛影——新疆石窟艺术揽胜

直播时间:4月16日 19:30—21:30

主讲人:陈粟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课程概述:新疆石窟艺术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佛教东渐过程中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意义。本课程将从艺术与宗教多维度的视角,系统梳理新疆石窟的分布、分期与艺术特征,并结合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新疆石窟艺术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探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陈粟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研究。著有《沙海浮图:中古时期西域南道佛典与图像》《世界佛教美术图典·石窟卷》(合著)等;发表有《榆林25窟一佛八菩萨图研究》《五代宋初时期于阗王族的汉化研究》等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时期佛教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传播与图像呈现研究”等课题。

第三讲

千年瑰宝——敦煌名窟撷英

直播时间:4月17日 19:30—21:30

主讲人:孙博

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研究馆员

课程概述:敦煌石窟是由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组成的石窟群,其营造过程跨越千年,保存了数量惊人从北朝至元代的壁画和彩塑,成为实证中古中国艺术史的重要遗存。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所出文物更是发展为博大精深的敦煌学。本课程遴选十余个经典洞窟,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从营造过程、窟龛形制、壁画布局、题材演变、画风流变、敦煌地方社会等角度,为大家将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敦煌石窟艺术做铺垫。

孙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研究馆员,2019-2020年度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访问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宗教文旅专委会理事,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美术史,兼涉中外视觉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美术考古等方向,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三项,曾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馆等著名高校或机构举办学术讲座。

第四讲

陇右佛窟——炳灵寺、麦积山石窟探幽

直播时间:4月18日 19:30—21:30

主讲人:孙博

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研究馆员

课程概述:本课程首先简要介绍河西石窟在中国石窟演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并着重讲解炳灵寺和麦积山两处石窟。前者尤以第169石窟而闻名于世,该窟保留了中国石窟中现存最早的纪年——西秦“建弘元年”,同时该窟塑像也体现了印度古代佛教艺术中国化早期阶段的重要艺术史进程。该窟是我们认知北魏以前河西石窟样貌的重要标本,将予重点讲解。麦积山石窟以地貌独特和容貌秀美的佛像而著称,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西魏皇后乙弗氏曾居住并安葬于此,这一历史背景也为麦积山石窟留下了凄婉的色彩。本节课程将梳理麦积山泥塑的风格演变特征,并重点讲述43、44、127等北朝时期的重点洞窟。

第五讲

光耀灵岩——云冈石窟简介

直播时间:4月19日 19:30—21:30

主讲人:张南南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课程概述:自汉明感梦,像法西来,能仁遗教飘香于东土;待元魏勃兴,光宅中原,诸佛所教缤纷于灵岩。自此而后,神州佛教遂大放异彩,惠及四远。云冈石窟由北魏皇室肇建于此时,可谓承上启下,影响深远。本课程欲对此石窟做一概观,简介其特点,听众他日亲赴其地或神游之际或可有所凭依。

张南南,1977年出生于北京。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现人文学院),博士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美术史,同时担任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理论家,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著有《破山海明禅师语录合校》一书,参与社科院考古所、京大人文研、科学出版社共同主持的《云冈石窟》再版工程,全二十卷,并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第六讲

光宅伊阙——龙门石窟的时间体验

直播时间:4月20日 19:30—21:30

主讲人:郑弌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概述:无论是历经北朝至隋唐的漫长营造史,还是跨越皇室至平民的广泛营建群体,龙门石窟不仅展示了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更呈现了超越于日常生活的特殊时间体验。本课程拟结合龙门石窟的营建背景、图像规制及造像思想,根据功德主、营造者、供养人身份、立场、诉求的差异,分别从皇室、僧侣、社邑等群体出发,力图发掘看似静止的石刻造像与碑铭书迹背后所凝刻的时间体验,进而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揭示龙门石窟何以成为如此宏阔万象的佛国景观。

郑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美术、石窟艺术与近代美术史学史。先后主持七项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参与七项全国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国家出版基金、冷门绝学等课题。2004至2024年间,先后在《历史教学》《美术》《美术研究》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另有译文多篇。出版专著《Chinese Sculpture》(2017)《中古敦煌邈真论稿》(2019),参与编著《吐蕃时期的敦煌艺术研究》(三卷本)。曾获教育部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2020)、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年理论成果(2020)等奖项。

第七讲

树俗立化——大足石窟艺术赏析

直播时间:4月21日 19:30—21:30

主讲人:齐庆媛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

课程概述:大足石窟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包括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代表了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著称于世。大足石窟集儒释道三教造像之大成,是历史文化交融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征,是了解当时巴蜀地区物质文化面貌的首要对象。本课程将从造像的造型、审美、内容、思想等方面,感受大足石窟独特的文化魅力。

齐庆媛,艺术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佛教美术研究,关于菩萨像造型与思想,以及石窟寺艺术方面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果,在《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艺术设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美术大观》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课程报名

报名入口

课程费用

300元/人(无需申领结业证书) 600元/人(可申领由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费用含平台运维费、服务费、证书制作费、邮寄费等。报名申领结业证书且完成全部课时的学员,可申领由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有

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付老师 010-65119200

咨询时间:工作日 9:00—16:00

团体咨询:

【预约参观】

预约参观,认准官方渠道不迷路

预约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每天17:00放票

定闹铃,准时,准时!一定记得哦!

【走近国博】
国博展讯、展览详情↓ 访问国博官网即可查看

【听公益讲解】本周公益讲解时间表↓ 即可查看 也可在国博君菜单“参观国博”中查阅

【文明参观靠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 营造一个安全、庄重、有序的 良好参观环境

【观众之声】

@Mrwu97839:迈进国博,厚重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漫步各展厅,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到近代革命文物,一路见证华夏文明的跌宕起伏。曾侯乙编钟的精美绝伦,诉说着古代工艺的登峰造极;《开国大典》油画前,我仿若置身历史现场,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澎湃。国博不仅是文物的汇聚地,更是民族记忆的守护者。这次参观,让我看到先辈们的奋斗足迹,心中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更坚定了传承与奋进的信念。、

@朗行天下:在国博,展览非常丰富,不只有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艺术展,科技展也是精彩纷呈,感叹于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加油船长大人:国博的中国古代钱币展至少看了10次,永远都看不够,之前罗伯昭捐赠展也看过好几次。另外推荐中国钱币博物馆,和上博的钱币陈列。

@红豆小姐:一年一度的国博新春文化展,非常突出“春”的色彩。很灵动、很明媚、很有希望的感觉!看到了几件很喜欢的清代瓷器,一改以往对清朝瓷器过于花哨艳丽的成见——还是有不少小清新呢!

@白菜菜菜菜酱:最近在国博的“美的多元”,看到了古希腊时期的工艺品、人物雕像、饰品,惊叹于那个时候的审美完全不亚于当代。整个展厅布置也是用了融入了很多巧思。

在这里遇见国博

来源:百品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