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昔日被誉为“中药茅”的片仔癀,如今总市值较2021年高点蒸发超1600亿元。市值变化的背后,业绩成为关键扰动因素。过去三年间,片仔癀营收增速从23.2%下降至7.25%,归母净利润增速从45.49%大幅下滑至6.42%。
肝病用药市场迎来新变局?
昔日被誉为“中药茅”的片仔癀,如今总市值较2021年高点蒸发超1600亿元。
市值变化的背后,业绩成为关键扰动因素。过去三年间,片仔癀营收增速从23.2%下降至7.25%,归母净利润增速从45.49%大幅下滑至6.42%。
2025年以来,公司业绩进一步走弱。最新半年报显示,片仔癀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结束了连续十年的中期净利增长纪录。
业绩承压的背后,是核心大单品“片仔癀系列”成本持续高企,不断挤压毛利率空间。面对此番困境,片仔癀能否在价值重估中成功突围?
01“成”也稀缺,“困”也稀缺
片仔癀曾经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稀缺”基础之上——凭借国家绝密配方的光环,以及天然牛黄、麝香等珍贵原料构筑的壁垒,它一度成为福建等地高端商务场合中与茅台并列的“硬通货”。
然而严重依赖珍稀原料的模式,如今正成为片仔癀最大的“拖累”。其所需的关键原料天然牛黄,价格从2019年的35万元/公斤一路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70万元/公斤,涨幅惊人。
为转嫁成本,片仔癀一再上调零售价,最近一次更是从590元/粒上调至760元/粒。但28.8%的提价幅度,远不及原材料超300%的暴涨速度。恶果很快显现:2025年上半年,片仔癀系列毛利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创下历史低位。
上游原料成本压得喘不过气,下游市场又偏偏“不买账”。经济下行中,送礼需求骤减,760元/粒的售价率先撞上消费天花板。2024年年报显示,作为其“消费大本营”的福建地区,增速在全国区域中几乎垫底。
为寻求突破,片仔癀也在尝试多元化:布局安宫牛黄丸和美妆赛道,但2025年上半年这两项业务不仅营收、毛利率双降,加起来的营收占比也仅7%,远不及医药板块。时至今日,片仔癀仍没能摆脱对“单一大单品”的依赖。
02消费偏好悄然生变
就在片仔癀陷入“稀缺”困境之时,护肝市场的消费逻辑也在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
京东健康发布的《2025科学护肝消费洞察报告》揭示了一个趋势:47.5%的消费者会因“成分模糊、难以判断效果”而放弃购买传统护肝品。这种对“成分公开、机制明确”的渴望,正在动摇依赖“神秘配方”叙事的传统市场格局。
与之相对的是,成分明确、机制清晰的科学护肝品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催生了以“倍-清-肝LIVERPURE”为代表的新一代护肝科技。
据《凤凰》等媒体报道,与依赖稀缺原料和传统配方的模式不同,上述科技将担子菌提取物、二氢杨梅素、四氢姜黄素等前沿护肝成分进行科学复配,旨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激活肝脏代谢”等多靶点的作用路径,来应对现代人复杂的肝脏问题。
“科学可感”是这类科技吸引高收入人群的核心优势。商智数据显示,倍-清-肝在京J东推出后快速积累起一批高黏性用户,多是来自35-65岁的金融、IT从业群体。用户评价也显示,超过80%的用户提到在“酒局应酬”、“熬夜透支”等高频场景下,疲劳感、不适感得到改善的体验。
03短期阵痛难消,长期出路何在?
目前来看,片仔癀仍高度依赖片仔癀系列,在核心品类盈利能力下滑与多元化业务进展缓慢的双重压力下,业绩阵痛短期内恐怕难以缓解。
对此,多家券商已下调对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光大证券将片仔癀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12%至31.70亿元,理由包括原材料成本持续居高不下等。
但并非全无机会。从行业来看,肝病用药市场仍在增长:据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2025年全球肝脏健康市场预计达145.7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18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5%。
亚太地区占全球肝脏健康市场的55%,中国更是核心市场之一。对片仔癀而言,想要抓住这份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控制核心成本、突破多元化困境,并重新思考如何在“科学透明”的新消费叙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来源:鸣金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