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学会2025年示范推广业务案例宣介(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6:58 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强调文明之间应对话合作、互学互鉴、和谐共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有来自80个国家的近千名在籍留学生,覆盖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多个地区。在多

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留学生人文与信息素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强调文明之间应对话合作、互学互鉴、和谐共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有来自80个国家的近千名在籍留学生,覆盖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多个地区。在多元文化共存的高校环境中,如何深化人文关怀与价值引导,提升留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高校教育服务体系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成立语言学习与国际交流中心(以下简称语言学习中心)。该中心以 “和而不同 文明互鉴”为主题,通过构建人文素养与信息素养双轮驱动模式,全面提升留学生的信息素养、语言能力、文化理解与审美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拓展全球视野,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助力培养具有多元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一、主要措施

活动实施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确保各项举措精准高效。根据留学生的需求调研结果,将活动分为周常、月度、季度和年度大型活动四大类别,形成循序渐进的活动体系。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在各校区同步开展宣传,推动多校区协作,扩大活动覆盖面。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并借助新媒体发布活动成果,持续扩大活动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二、特色活动

一是开展英文话剧表演活动。语言学习中心已成功举办2023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和2024年《卖花女》两届英文话剧演出。话剧中超过半数的角色由留学生出演。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通过戏剧舞台各展其美,在表演中促进文明互鉴,与共创中实现文化共融,观众人数由2023年的近500人增长至2024年的800余人。

二是举办“AI赋能”系列讲座。语言学习中心成功举办了三场以“人工智能在语言学习与学术研究中的深度应用”为主题的活动,主讲人Simran Naagar和Roberto Pizarro Contreras均为我校留学生。活动中,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围绕AI技术交流心得,各展所长,在探讨工具的应用过程中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三、活动效能

从活动参与度看,语言学习中心运营5个留学生社群,汇聚780余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自2021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78场,吸引3129人次留学生参与。活动场次与参与人次逐年上升,不仅彰显了中心活动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也反映出留学生们对活动的高度认可。

从满意度调查看,语言学习中心针对留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评估图书馆电子资源及中心活动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达4.17分(满分5分)。其中,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满意度获4.5分,体现出留学生对资源质量的认可。此外,信息素养、文化浸润及美育熏陶活动满意度分别为4.3分、4.3分和4.4分,受到留学生一致好评,说明中心在满足留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提升审美修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活动影响力看,中国日报网、中国科大主页、国际学院主页及“中国科大图书馆”等微信公众号报道了语言学习中心留学生活动。多位留学生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享。语言学习中心也接待多所兄弟院校来访,并成功吸引外校师生参与活动。

从成果展示看,在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来华留学生安徽省选拔赛中,我校共5名留学生获奖,Amir Khushk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图书馆荣获“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教育实践基地”称号。活动得到学校及院系认可,图书馆资源利用与发现培训成为国际学院留学生入学教育必要环节,《电子信息检索(英文)》课程入选我校英语授课推进计划。案例依托图书馆平台,构建留学生“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双轨培养模式,助其更好地融入校园、理解中国、走向世界,案例负责人及参与人在全国多场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02

宿州市图书馆:“汴水诗韵润书香”文旅融合阅读推广活动

宿州,是大运河流淌千年的 “咽喉要地”,也是白居易笔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灵感发源地。如何让静态的文献资源 “活”起来,让古老的文化符号与现代生活场景产生共鸣?宿州市图书馆以“文旅融合+阅读推广”为核心思路,整合即有文化IP,策划贯穿历史与当下、融合线上与线下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

一、主要措施

线上线下齐发声。一是话题营销造声势,在图书馆公众号开展 “我心中的运河故事”“白居易诗词里的宿州”线上征集活动,精选优秀作品制作成《市民文化手账》。二是校园联动扩影响,以“我是运河小使者”“白居易的宿州朋友圈”等为主题,鼓励全市大中小学生用演讲、情景剧等形式演绎文化故事。

多维体验促融合。构建“书香运河”阅读推广矩阵,在图书馆借阅区设立“运河文化”“白居易研究”专柜,牵头组织“运河边的读书会”,亲子共读与研学之旅串联白居易故居、运河博物馆等景点,让阅读体验从书本延伸到现实。在“汴水寻踪”文化探秘系列中,“宿州 你好”城市探索升级赛串联图书馆、大运河遗址公园、白居易纪念园等6个文化地标,设计亲子线、青少年线和达人线3条探秘路线。其中,亲子线完成“寻找白居易的童年足迹”等趣味任务,AR 扫描特定标识可观看动画版运河传说;青少年线解锁“运河密码”“诗词擂台”等闯关环节,通关者获赠运河或白居易专题研究文献;达人线则是参与“文物修复师体验”等深度任务,优秀作品可在图书馆专题展示。在“诗韵流芳”白居易文化月中,在白居易纪念园露天剧场举办“汴水少年说”总决赛,选手围绕“白居易与宿州的不解之缘”展开演讲,穿插古筝演奏、诗词情景剧等表演。此外,诗词雅集与创作工坊每周六在图书馆小报告厅举办“白居易诗词品鉴会”,邀请学者解读与宿州相关的诗作。

成果沉淀再出发。在图书馆展厅展出活动照片、市民创作的文化作品,邀请参与者分享体验感悟。建立长效资源库,将活动中产生的优质内容录入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打造 "宿州文化记忆" 专题数据库。注重活动表彰与反馈收集,表彰优秀参与者,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为后续活动改进提供依据。

二、活动效能

一是文化传播效能显著提升。通过 VR 技术、城市探索游戏等创新方式,让年轻人了解大运河的漕运文化,感受白居易的诗词魅力。二是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大运河遗址公园、白居易纪念园成为图书馆的固定研学基地,实现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双向赋能。三是服务模式创新形成示范。探索出“IP 激活+场景再造+技术赋能”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即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盘活了本土文化 IP,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找到落点。

供稿研究辅导部

初审胡中卫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