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按:《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稿件一旦录用
编者按:《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单篇400-500元),并有机会参与CISS实习生项目和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优秀稿件将推荐至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已有部分稿件被“中美聚焦”、澎湃新闻等转载。
本文是《美国观察》推出的第157篇文章,旨在探讨特朗普第二任期人工智能研发与治理政策的特征、相对于拜登政府政策变化的动因和政策实施可能面临的挑战。
李响 延边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2022级本科生
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重新入主白宫,其在2024年共和党纲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巩固美国在新兴产业中的领导地位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铺平道路。[1]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将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2025年7月白宫正式发布《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将加速人工智能创新、建设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在国际人工智能外交和安全中发挥领导作用作为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支柱,[2]为美国人工智能发展开启了全新的政策布局。
(一)放松人工智能领域监管
特朗普上任后立即履行竞选承诺,撤销前任总统拜登阻碍人工智能创新的行政命令,并对各部门机构开展审查,要求暂停或修改与加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不一致的相关政策行动。[3]同时,特朗普就美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新签署《消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领导地位的障碍》行政令,该行政令可视为特朗普政府全面推进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纲领,旨在维持和加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4]
特朗普曾在上任前表示将优先放宽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联邦法规,目前两党正讨论相关立法内容为其制定一个新框架[5]。不同于拜登政府通过机构间的合作对人工智能开发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的方式,特朗普旨在简化人工智能的治理环节并减少联邦对技术研发的监督。[6]在最新颁布的《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提出将通过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与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等部门与机构合作,进一步修订或废除阻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法规。同时,限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联邦资金流入人工智能法规繁琐的州。这意味着美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迎来一个更放松、自由的环境,推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美国人工智能的全球竞争力。
(二)聚焦算力基建
特朗普上任第二天即在白宫简报会上宣布将设立“星际之门”计划(Stargate Project)助力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由日本软银集团公司、OpenAI 和甲骨文公司共同成立一个新企业并在未来四年向这项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用以进行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7]目前,首个数据中心的建设已在德克萨斯州启动并部署数万颗英伟达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8],如果项目按期实现这将成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投资,特朗普表示这项计划将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优势。
相关国际资本和私人企业也参与到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当中。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宣布Meta计划在2025年投资 650 亿美元打造巨大的新数据中心并组建专业的人工智能团队[9];微软将在美国投资400亿美元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并部署程序中心[10];迪拜房地产开发商DAMAC Properties的董事长承诺将在德克萨斯州、俄亥俄州等8个关键州投资建立数据中心以支持美国地区创新与就业[11]。这些投资行动将推动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形成强大的算力网络,巩固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三)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人工智能发展将更注重多领域结合,目前美国关键行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速度缓慢,政府将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提出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进行广泛投资行动[12],特朗普再次表示要在武装部队中扩大人工智能采用规模以保障美国在全球军事优势。《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虚拟试验场并考虑国防部与云服务运营商等私营部门进行合作,保障在重大冲突期间能够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技术。
不同于拜登时期强调联邦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的投资与指导,特朗普上任后更注重私营部门作用:他希望联合甲骨文、OpenAI、软银等科技巨头投资算力基建,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加速技术突破带动芯片制造、能源网络等产业链升级。同时特朗普通过“旋转门”机制,任命Scale AI总经理迈克尔·克拉齐奥斯为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13],IBM研究总监达里奥·吉尔出任能源部副部长[14]等多位企业技术领袖担任政府要职,模糊政企边界,在美国内部形成“科工复合体”架构,加速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促进国家政策与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一)推动美国经济复苏,拉动国民就业
美国经济虽然在2024年维持稳定增长,但通胀反复、消费者信心脆弱以及政策不确定等因素为其埋下巨大隐患。特朗普的大规模算力基建项目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将拉动半导体相关制造商订单增加,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带动建筑行业和建材供应商收入增长,共同驱动美国经济复苏。
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星际之门”计划预计将创造约10万个高技能岗位[15],并带动芯片制造、电力供应、数据中心维护等产业链的就业机会。同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明确为因人工智能替代或岗位技能要求变化的人员提供再培训,帮助人类适应人工智能驱动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为满足人工智能算力对电力的需求,美国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并计划加速电力供应[16],进一步带动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投资。
(二)应对来自中国的技术崛起,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首先,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新突破,DeepSeek凭借算法优化脱颖而出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DeepSeek模型的开源特性不仅降低技术门槛,还加速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打破美国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美国惯用的芯片封锁手段因中国“算法优化+国产替代”路径失效,特朗普认为中国的发展已经威胁美国优势地位,需通过“科技战”手段拉开差距。特朗普提出美国及其盟友须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维持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完善出口管制方面的漏洞,将半导体制造的组件子系统纳入管制体系,[17]进一步加强半导体出口限制遏制中国的发展。OpenAI 的出口管制提案将重点放在中国,并主张在限制人工智能技术流向中国的同时确保更多地区与美国的民主价值观保持一致。[18]
其次,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电力大国,发电能力稳步提升,加剧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电力焦虑。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大规模算力基建导致电力需求迅速增长。为了支持庞大的算力网络,美国政府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提出在稳定现有电网的同时加快可靠电源的互联,确保电网的运行与扩展,化解电力需求困境。
第三,中国在人工智能信息分析以及无人作战系统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削弱美国传统军事优势。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总统2025年国防预算中强调将投资技术优势作为优先事项,共和党议员罗杰·威克提出要将年度国防预算需要增长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19],加速美国军队建设以应对外部威胁。
(一)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
首先,特朗普“速度优先”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框架缺失。特朗普上任后就立即废除拜登政府时期颁布的《关于安全、可靠、值得信赖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削弱对人工智能开发者进行研发时的关键安全和透明度要求,以刺激私营部门创新,推动美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美国政府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放松对人工智能的监管,但并未系统建立替代性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可能导致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高风险人工智能应用未经充分测试即部署,埋下安全隐患。
其次,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虽然会加速技术创新,但企业也可能会忽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联邦政府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运营权让渡给企业,但未建立连带责任机制,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系统故障,企业可能会推诿责任逃避赔偿。同时,众多科技领袖通过“旋转门”机制深度介入美国政策制定体系,可能会形成“企业需求--政府政策”的直通管道,影响政策制定的公平性。
(二)如何平衡联邦立法与州立法
美国联邦针对人工智能进行的监管松绑将与部分州政府强化安全规制形成对立。联邦政府目前主要依赖行政命令推动人工智能监管,两党分歧导致相关立法无法在短期内落地实施。然而州层面的立法行动较为迅速,加利福尼亚州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持续推动《AI安全法案》对高风险的人工智能开发进行审查,试图通过州立法填补联邦立法的空白。不过,各州的“棋盘式”立法导致企业需应对多重标准,增加了合规成本并阻碍跨州业务扩展。联邦与州的监管分歧可能会影响技术的出口与合作,削弱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话语权。
(三)如何平衡国家间竞争与合作
2017年特朗普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明确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就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严苛的出口管制与技术封锁,对中国企业施加限制,其在第二任期为保持美国领先优势对华的科技施压力度将持续加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也将受到阻碍。OpenAI向美国提议构建技术出口管制“三级框架”禁止中国获取先进人工智能系统,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20]然而,长期的对抗非长久之计,技术竞争往往伴随着合作机遇,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交流与合作,美国在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时同样需要与技术发达国家进行合作。
其次,特朗普放松人工智能研发监管的主张与欧盟颁布的《人工智能法案》有所冲突。美国强调避免对人工智能发展采取过多的干预,而欧洲则强调依据风险高低分类监管。美欧间的治理分歧可能导致技术标准的区域化割据,削弱全球协作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共识。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中、美、欧在非敏感领域依然存在合作可能性。在气候模型应用方面,由欧盟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NASA卫星观测以及中国华为“盘古气象模型”整合全球气象数据,共同开发极端天气预测模型。在医疗方面,中、美、欧之间可以进行跨境病例数据交流,进行药物合作研发,共享数据治疗模型。
特朗普2.0时期美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变化意味着美国将更注重技术创新与产业扩张以推动美国国内经济发展并应对中国技术崛起。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放松监管、聚焦算力基建与加速产业化等方式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地位。但是,特朗普的政策实施在国内层面、政企关系与国际层面正面临重重挑战。未来,美国人工智能发展以保持竞争为主基调,但在非敏感领域也存在多边合作空间,如何在维持技术优势的同时构建包容性治理框架,或将成为美国突破人工智能发展困境的关键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清华战略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