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区】赓续千年文脉 激扬时代新声——滨城区北镇街道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7:37 1

摘要:承千年古韵,传文化新风。坐落于黄河之畔的滨城区北镇街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黄河北邻的千年古镇,行船走货的水旱码头”。新时代下,街道立足资源优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文化书院阵地作用,打造“文韵北镇”特色品牌,用与时俱

承千年古韵,传文化新风。坐落于黄河之畔的滨城区北镇街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黄河北邻的千年古镇,行船走货的水旱码头”。新时代下,街道立足资源优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文化书院阵地作用,打造“文韵北镇”特色品牌,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和途径,赋能全生命周期,助力文化精髓传播,推动文化繁荣。

以文载道,服务队伍强有力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提升干部内生动力行动的安排部署,开展“燃青志·聚北镇”行动,组织年轻干部,聚焦“学思践悟”“声动北镇”“妙笔生花”“攻坚克难”“青春逐梦”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的内生动力和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实干有为、群众满意的基层服务队伍。

借助于城市书房、科普宣讲室、书画梦想屋等功能丰富的文化书院平台,年轻干部队伍以文化为纽带,向居民群众常态化开展历史人文、红色故事、民族团结等主题宣讲,以“接地气”的语言和内容,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思想的力量,既守文化根脉,又传时代新声。同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邀请面塑、剪纸、荷花灯等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演示,让非遗文化走进街头巷尾,可感可触,号召更多居民自觉加入到非遗保护传承队伍中来,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以文惠民,多元活动广而精

不断创新思维和方式,将文化服务从“单一输送”升级为“多维互动”,打造“点单”式的服务模式,把文化盛宴端上群众的精神餐桌,润泽更多心灵。

面向青少年,开展“观红色影片 忆峥嵘岁月”电影展播活动,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党史,继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精神;面向老年群体,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满足老年群众精神需求,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面向婴幼儿家庭,开展科学养育系列活动,普及育儿知识,为婴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和美玉龙”“博爱昌龙”等13个社区品牌,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戏相逢,场场都精彩”,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内涵,构筑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以文兴业,发展势头旺又足

群众文化“活”起来,文化产业“火”起来。街道坚持把“文化高质量”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式跃升的重要一环,不断把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发展底气更充足、动能更充沛,文化事业更生机盎然。

以圣翔文创产业园和滨印跨境电商两大产业园区为依托,倾力构建“北方高端印刷基地”和“跨境电商联盟”,初步形成了彩印包装、文化娱乐、广告设计等文创产业体系。滨州文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济南出版社滨州分社均在北镇签约落户,为协同推进济南都市圈,济南、滨州两市宣传文化事业高质量繁荣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同时,先后建成玉龙湖法治文化公园、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相继承办了全省“法润齐鲁创作扶持计划”优秀作品巡演、全市掼蛋大赛等活动,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北镇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千年古皂角树,至今仍枝繁叶茂;鸿文中学旧址,引领思想解放;老渤海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北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显宝说,“齐商文化孕育下的北镇人杰地灵,商贾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遗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意义深远、不可或缺的历史物证。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坚决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时代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高质量发展更美图景。”

来源:勤奋川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