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信念为魂,锻造忠诚品质;以纪律为纲,筑牢行为准则;以担当为责,擦亮干部本色;以实干为本,推动事业发展。
1.以信念为魂,锻造忠诚品质;以纪律为纲,筑牢行为准则;以担当为责,擦亮干部本色;以实干为本,推动事业发展。
2.组织是根,牢牢抓在手中不放;干部是轴,带头冲在前线不退;群众是基,广泛汇聚磅礴之力。
3.党建工作落到细处,便能聚沙成塔,汇聚大势;推动落实见于实处,才能百炼成钢,锻造战力;以高质量促长远,方可引领方向,照亮征途。
4.基层是政策生根发芽的“育苗地”,是群众情感共鸣的“共振器”,是平稳运行的“调节阀”,是干部锻炼的“竞技场”。
5.要增强引导力,犹如领航之舵,掌稳方向;要增强融合力,恰似黏合之剂,凝聚共识;要增强激发力,好比蓄能之泉,推动跨越。
6.增强政治属性,构建忠诚坚定的“桥头堡”;厚植理论根基,打造思想深邃的“压舱石”;提升组织温度,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强化治理能力,建成高效协同的“调度台”。
7.成为上级政策的“执行臂膀”,日常事务的“多面能手”,教育引导的“标杆人物”,干群关系的“润滑媒介”。
8.扮演民情掌握的“观察哨”,政策解读的“话筒口”,矛盾化解的“平衡杆”,便民服务的“行动者”。
9.从“根”上找问题,深挖症结;用“细”字抓监督,精准发力;以“严”字立规矩,警钟长鸣;靠“实”字见成效,风气转优。
10.将党内政治生活打造成“砺剑炉”,锤炼忠诚;把政治文化厚植为“营养土”,滋养思想;用党内监督打造“显微镜”,洞察细节。
11.敢啃难啃的“硬骨头”,破解发展难题;能扫盲区的“照明灯”,找准症结堵点;补上制度的“断层带”,填实发展短板。
12.把基层架构铸成“铜墙铁壁”,坚如磐石;让党员队伍燃成“熊熊烈火”,热情高涨;把服务效能炼为“动能引擎”,驱动发展。
13.艰险当前,党员必须站出来、扛起来;难关面前,干部必须冲上去、担下来。
14.用党建之光点亮前行方向;以法治之绳系紧治理根基;用为民之心凝聚发展共识;以能力之刃劈开改革新局。
15.思想洗礼的“催化剂”,净化初心;组织集结的“导航仪”,明确方向;党性修养的“净化器”,提升格局。
16.聚焦班子建设,锻造干事创业的“发动机”;锤炼队伍力量,建成作风过硬的“精兵团”;抓好党建主责,构筑稳固高效的“治理网”;强作风促廉洁,形成守正创新的“正气场”。
17.把住人员进出的“第一关”,防控源头;清理墙面信息的“乱象区”,营造氛围;规范印章管理的“关键点”,守住底线;盘活账目资金的“总账本”,公开透明。
18.立好规矩的“风向标”,划定红线;画出整改的“责任图”,压实责任;划清生态保护的“高压线”,守牢底线。
19.办公一体化,提高执行力;服务一站式,优化满意度;决策透明化,汇聚集体智;事务公开化,增强群众信。
20.使命感是工作开展的“导航针”,规矩是行动执行的“红绿灯”,权责是岗位履职的“标识牌”,纪律是所有行为的“警戒线”。
21.按类型分类施策,打通“堵点”;依轻重统筹协调,消除“痛点”;循步骤稳步推进,解决“难点”。
22.站在群众的视角去思考,走进群众的内心去沟通,落到群众的诉求去落实。
23.以培训打基础,促思想转变;靠制度立规矩,树行为准则;用纪律作保障,守廉洁底线。
24.上任前许下承诺,立“军令状”;任职中坚守岗位,扛“责任担”;离任后交出实绩,晒“成绩单”。
25.根深才能枝茂,基础牢方能发展远;脚稳才能走远,方向明才有希望。
26.入口设“门槛”,严格审核;过程设“尺度”,严把关口;结果设“评价”,以绩论效。
27.服务不停歇,态度不过期;关怀不间断,温度有延续;响应无时限,诉求有回声。
28.走入群众屋檐下,讲贴心话;坐到群众炕头边,问心里事;干到群众需求前,办实际事。
29.当好乡村产业的“播种机”,培植沃土;成为百姓致富的“点灯人”,照亮征程。
30.政治步调“同频共振”,思想认同“同向共鸣”,行动合拍“同力齐发”。
31.群众幸福不幸福,干部态度是关键;农村富不富,干部作为是核心。
32.党建融合“胶合剂”粘牢板块,发展活力“发动机”引擎驱动,绩效考核“计分器”评判得失。
33.党员冲锋在前当“主力”,群众主动参与成“合力”,各方力量聚合为“合奏”。
34.精准帮扶要“滴灌”,人才培育要“梯次”,能力提升要“筑台”。
35.党建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修课”,而是必须完成的“必修课”;不是弹性执行的“软约束”,而是铁律刚需的“硬规定”。
36.一个党员就是一盏灯,照亮一方;一位干部就是一杆旗,指引方向。
37.让党建基础“稳如磐石”,经得起风雨;让党建成果“如花绽放”,芳香四溢。
38.把党建考核当“指南针”,定好方向;把监督执纪用“紧箍咒”,压实责任。
39.党员干部要扛起责任“耕好田”;围绕目标要铆足干劲“打胜仗”。
40.一线就是主战场,党旗高扬最显精神;一线就是风口浪尖,堡垒坚固最有力量;一线就是群众所盼,党员冲锋最见担当。
来源:体制公文写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