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688052.SH)再启赴港上市计划。3月27日晚间,纳芯微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启动H股发行并登陆港交所主板,这距离其2022年科创板IPO募资仅过去两年多。数据显示,公司在2023-2024年累计亏损7.08亿元,正通过收购整合与全球化
国内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688052.SH)再启赴港上市计划。3月27日晚间,纳芯微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启动H股发行并登陆港交所主板,这距离其2022年科创板IPO募资仅过去两年多。数据显示,公司在2023-2024年累计亏损7.08亿元,正通过收购整合与全球化布局寻求破局。
2024年,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持续改善,泛能源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67.96万元,同比增长49.56%。
早在2016年,纳芯微便布局车规级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率先打入前装市场,逐步覆盖电机驱动、电池管理、充放电控制等关键环节。
2024年其磁传感器、隔离采样芯片在主流新能源车型中的单车搭载量已超20颗,覆盖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东吴证券数据显示,预计2025-2030年动储电池复合增速仍维持20%+,2030年增长至近4.0TWh,这也预示着公司即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车规级芯片的高可靠性要求(需满足-40℃至150℃宽温域、抗电磁干扰等)与漫长的认证周期有天然壁垒,纳芯微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数字隔离、混合信号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其磁传感器精度达±0.07°,隔离器CMTI(共模瞬变抗扰度)指标优于国际竞品。
同时,公司深度参与客户产品定义,与大陆集团合作开发功能安全压力传感器,与车企联合定制电机驱动SoC,形成“研发-验证-量产”的闭环生态。
截至2024年,其车规产品已进入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等国际Tier1供应链,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与此期间,公司2024年收购麦歌恩(MagnTek),这也是公司关键转折点。麦歌恩在磁编码、磁开关领域拥有21位角度检测、120,000转/分钟高速响应等核心技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换挡器、EGR阀等部件。麦歌恩的第四代编码器芯片与纳芯微的隔离驱动芯片结合,可实现电机控制的全流程优化,协力纳芯微增强在新能源车动力系统中的份额。
此外,公司持续拓展汽车电子新品类,2025年推出的CAN FD接口芯片已量产,座舱领域的SerDes视频传输芯片、高边开关等产品进入头部客户定点阶段。随着线控底盘、智能座舱等技术普及,单车芯片价值量有望提升。
在汽车电子业务的规模化运营上,公司通过自建封装测试产线(苏州纳希微)强化供应链稳定性。
公司已在德国、日本、韩国设立分支机构,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4%。
但财报数据呈现明显周期波动,2020-2022年营收入2.42亿元跃升至16.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082万元增至2.51亿元;但2023年行业下行期营收骤降至13.11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61亿元,同比增长49.56%。
作为国内少数实现车规级芯片量产的企业,纳芯微此次赴港计划引发市场关注。
二级市场方面,公司股价较历史高点回撤超56%,截至今日收盘,公司市值202.7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纳芯微H股发行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市场对其国际化战略及扭亏预期的认可度。
来源:财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