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7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不怎么吃糖,饮料也戒了,怎么血糖还是高?”
在门诊上,这样的疑问我几乎每周都能听到。很多人一查出血糖偏高,第一反应就是把甜食一律拉黑,连水果都不敢多吃一口,茶也不敢加点蜂蜜。可即便这样,血糖依旧不听话,甚至还在慢慢升高。
这时候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冤不冤?糖都不吃了,怎么还得糖尿病?”
其实,糖尿病的“真凶”真的不是糖。
糖尿病的根源,从来不是“吃糖”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真正影响血糖的“隐形杀手”。有些东西你可能天天吃,却从没意识到它们对血糖的影响远比糖还大。
先说清楚一个基本常识:糖尿病的本质,是胰岛素功能紊乱,不是因为“吃糖太多,糖积在血里出不来”。
胰岛素是我们身体调节血糖的“开关”。它的主要任务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推送到细胞里,让细胞拿去当“燃料”用。但如果这个开关不好使了,葡萄糖就会堆在血液里,血糖自然就高了。
这就解释了一个现象:有些人并不爱吃糖,照样得糖尿病;有些人偶尔吃点甜食,血糖却一直正常。
所以,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糖尿病归咎于“糖”。真正的问题,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很多人戒掉了糖,却没戒掉白米饭、白馒头、面条、蛋糕。这类食物看起来“不甜”,但它们的升糖速度远超你想象。
精制碳水,指的是去掉了大部分纤维和营养的“白色主食”,比如白米、白面、白面包。它们进入体内后,几乎立刻被分解成葡萄糖,直接推高血糖。
有研究发现,吃一碗白米饭对血糖的影响,可能比吃一碗含糖饮料还大。如果你每天都吃这些“隐形糖”,即使不碰甜食,血糖也很难稳定。
更糟糕的是,这类碳水没有饱腹感,很容易越吃越多。胰岛素一再被刺激,久而久之就“疲劳”了,胰岛素抵抗也就随之而来。
所以,与其一味戒糖,不如优先替换主食结构。比如:
用糙米、燕麦、荞麦替代白米饭;
用全麦面包替代白吐司;
少吃或不吃高油高糖的蛋糕、点心。
这不仅能延缓血糖上升,还能帮你控制体重,减轻胰岛压力。
说到控糖,很多人只想到“吃”,却忽略了“动”。
运动,才是让胰岛素重新“上岗”的最好方法。
当你运动时,肌肉会主动吸收血糖,这时候哪怕胰岛素分泌得不多,血糖也能下降得很顺利。反过来,如果你整天坐着不动,肌肉就“休眠”,胰岛素也就“失业”,血糖自然越来越高。
有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2倍,哪怕你吃得不多、体型不胖,也照样中招。
所以,控制血糖,不是靠饿自己,而是靠动起来。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哪怕是:
每餐后慢走15分钟;
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
每天坚持5000~8000步;
这些看似“小动作”,对血糖的稳定都有实打实的帮助。
你可能想不到,长期睡眠不好,居然也会让血糖升高。
睡眠不足,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皮质醇,也就是“压力激素”。皮质醇本身就会让血糖升高,还会让胰岛素的作用变差。也就是说,你越累,越焦虑,血糖越不听话。
一项发表于《Diabetes Care》的研究显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糖耐量显著下降,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其实都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问题。这种情况会导致夜间频繁缺氧,血糖波动更大,胰岛素功能也更差。但往往被忽视。
如果你经常:
半夜醒来、睡不深;
白天没精神、爱打瞌睡;
打鼾严重,甚至伴有呼吸中断;
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睡眠质量不好,不只是累那么简单,它可能正在悄悄拖垮你的血糖。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关键因素,还有一些常被忽略的“加分项”,也值得注意:
压力太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让身体持续分泌升糖激素;
吃药不规律:血糖药一顿吃一顿不吃,比不吃还危险;
饮酒:酒精可能导致低血糖,也可能干扰药物代谢,血糖波动更大;
反复节食、暴饮暴食:让胰岛素像坐过山车一样工作,极易崩溃。
所以,糖尿病的管理,绝不是“少吃糖”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很多看起来“健康”的生活习惯,其实正在默默伤害你的血糖。而你一味地和“糖”较劲,反而可能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糖尿病不是靠饿自己、戒甜食就能搞定的,它更像一场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级”。
你需要:
吃得更聪明,而不是更少;
动得更规律,而不是更拼;
睡得更踏实,而不是更晚;
管住情绪,别让焦虑偷走健康。
只有这样,血糖才有可能真正“听话”。
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说一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