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物志丨赵斌:用科技引擎让影视产业“硬核”破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7:43 1

摘要: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国内第一家以“影旅融合”为主业方向的服务商——成都光影天府影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官宣成立。作为筹建方之一,27日,成都文旅集团旗下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带领团队做着最后的准备。

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国内第一家以“影旅融合”为主业方向的服务商——成都光影天府影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官宣成立。作为筹建方之一,27日,成都文旅集团旗下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带领团队做着最后的准备。

作为成都影视城“链主企业”的操盘手,近年来,赵斌坚持推动新兴科技与影视产业的融合,以技术基建赋能内容创作,以硬核突破优化生产流程,以科技场景推动影旅融合。他始终相信,当科技深度融入影视生产、制作、消费全链条,带来的不仅是冰冷的效率数字,而是从“让人看”到“让人玩”的产业生态重构。

从半年到几分钟

技术基建加速内容创作

2015年,赵斌进入影视行业,正式成为“圈中人”。从业10年来,赵斌对行业的技术变革感受深刻。

“今年,我们的影视项目《大唐薛涛传》将会进入制作阶段,在前期剧本创作时,我们运用AI技术进行了人物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剧中人物的一些基础资料,以前人工处理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但现在人工智能也许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为项目推进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谈及运用前沿技术对内容创作的影响,赵斌略显兴奋。“以后在影视项目的生产过程中运用AI技术将会是常态,比如在剧本分析、选角匹配等环节,AI技术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赵斌看来,技术基建赋能内容创作将会推动影视产业生态的重组。“其实科技已经悄然改变了影视行业,比如动态捕捉、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帮助影视行业实现了降本增效,也让观众的观看体验感得到了质的改变。”但是,赵斌也强调,科技对影视产业的影响绝不应只是“降本增效的工具”,而应成为重塑产业链条的催化剂,“技术的加持是为了提升作品的价值,让它变得更好玩、有趣,让人更想去消费。”

从20斤到3斤

硬核突破重塑行业生产

随着日益深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赵斌越来越看到科技对影视产业无处不在的影响。有一个行业突破,让赵斌在谈起时,忍不住连连感叹。多年以前,赵斌去探班《甄嬛传》剧组,他在现场了解到演员们戴的头饰非常重,“重的超过20斤,轻的也有15斤,这相当于一台微波炉的重量,演员戴上去演戏是非常辛苦的。”赵斌说,“但现在用4D打印等新技术制作出来的头饰,只有3斤多了,现在甚至还在进一步轻量化。可以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让影视的服化道板块有巨大突破和升级。”

这种新技术,赵斌也准备运用在今年进入制作阶段的多部古装影视项目中。“在《大唐薛涛传》《大宋交子传奇》等作品中,我们会在服化道、后期制作等方面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比如我们计划运用4D打印等新技术来设计制作演员配饰,在设计和制作上保持高品质。”赵斌告诉记者,目前,运用于影视服道化板块的新技术、新材料还在不断迭代升级中,“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升级会带来成本降低,当前沿技术运用到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时,影视产业将会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从“看剧人”到“剧中人”

科技场景拓展产业生态边界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出圈后,西安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人气火爆,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在成都,由成都文旅集团打造的“五凤溪·龙吟小镇”影旅融合项目备受期待,该项目即将在今年与公众见面。据了解,该项目以电视剧《水龙吟》世界观为原型,游客不仅可以深度体验剧情,还能通过变装参与其中,与角色展开互动对话。

影旅融合是赵斌当下正在深耕的赛道。在赵斌看来,影旅融合并不是简单取景合作,而是将影视的“造梦”功能与文旅的“体验”属性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沉浸式交互技术与场景数字化改造,让影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推动影视产业和文旅产业的共同发展。

赵斌认为,科技对于影视产业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影视作品不再只是单向传播,而是变得好玩可互动,实现了游戏化的玩法。“那么,如何让大家玩得更有趣,更有价值,是我们从业者需要去思考的一个新课题。”赵斌介绍说,“今年,我们重点打造的以中国北斗卫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苍穹以北》将会开机,同时我们还准备在线下开发跟‘北斗’和航天相关的主题园区,通过VR、AR等技术,让大家能走进剧中的场景。届时,我们还会借助前沿技术打造‘太空舱’,让大家可以体验到太空生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摄影/视频 胥瑞可 部分图据受访者 责任编辑 何齐铁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