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的探索中,如何在维持细胞活性的同时,实现可控释放与降解,一直是科研人员面临的难题。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最新成果(Gregorio et al., Sci. Adv. 11, eadx3472, 2025),提出
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的探索中,如何在维持细胞活性的同时,实现可控释放与降解,一直是科研人员面临的难题。近日,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的一项最新成果(Gregorio et al., Sci. Adv. 11, eadx3472, 2025),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响应材料——PhoCoil。这是一种基于重组蛋白的单组分可注射水凝胶,具备光降解特性,能够在体内实现最小创伤注射、按需降解、精准释放细胞,为组织工程与细胞疗法开辟了新方向。
传统天然蛋白水凝胶虽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但可调控性差;合成高分子水凝胶虽易于改性,却常存在生物相容性不足的问题。重组蛋白水凝胶则结合了两者优势:既高度可编程,又与细胞环境相容。
PhoCoil的设计基于三大模块:
卷曲螺旋(Coiled-coil)结构:作为物理交联点,赋予材料自愈合和剪切变稀特性,使其能通过细针注射后重新成胶;PhoCl光可裂解蛋白:在405 nm可见光照射下发生肽链断裂,使水凝胶网络快速降解;XTEN柔性连接肽:作为支撑片段,增强蛋白链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这一设计使PhoCoil既能稳定存在,又能在光照下实现“按需消失”。科研人员称之为“动态可调控、光可编程”的新型水凝胶。
1. 分子工程与材料表征
科研团队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合成PhoCoil蛋白,利用质谱和SDS-PAGE验证了其正确的分子量和光裂解特性。在溶液中,PhoCoil可在光照下发生约75%的蛋白断裂,表现出明显的光响应能力。
2. 力学性能与可注射性
流变学测试表明,PhoCoil水凝胶的储能模量可在1-4 kPa范围内调节,覆盖了大部分软组织的力学范围。其剪切变稀和自愈合特性,使其在针管中液化、注射后迅速恢复为凝胶,保证了细胞递送过程中的高存活率。
3. 光降解行为
PhoCoil在405 nm光照下呈现指数型软化与降解,且降解速率与光照强度和剂量呈正相关。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光掩膜实现了微米级的空间图案化降解,甚至在肉类组织或鸡皮覆盖下,仍能实现精准光触发降解,证明了其在浅层组织中的可行性。
4. 体内实验验证
在小鼠体内,PhoCoil水凝胶被注射到背部皮下,随后接受光照刺激。结果显示,受光区域的水凝胶出现显著降解,并伴随绿色荧光(完整蛋白)转为红色荧光(裂解产物)的变化,证实了光控降解在体内的可操作性。同时,炎症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凝胶不会引发显著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5. 细胞递送与释放
研究团队利用PhoCoil包埋成纤维细胞,并通过注射传递到小鼠体内。结果表明,细胞在胶体中存活率超过79%。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可在预定时间通过光照触发降解,实现细胞的“定时释放”。释放后的细胞仍具备黏附和增殖能力,验证了PhoCoil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PhoCoil的实验结果揭示了其三大核心优势:
可注射性:通过剪切变稀-自愈合特性,能够以微创方式输送到体内;光控降解:405 nm可见光触发下,可实现空间和时间的精准调控;生物相容性:在体内不会引发显著炎症反应,细胞在胶中保持高活性。这些特性使PhoCoil成为细胞治疗、局部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的理想候选材料。
PhoCoil的问世,为细胞递送和可控释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更深层组织应用:通过蛋白工程改造PhoCl或结合上转换纳米颗粒、可植入光源,使其响应更长波长光,实现更深组织控制;多功能拓展:可整合药物负载、基因递送等功能,成为综合性治疗平台;临床转化:凭借其单组分、无小分子交联剂的特性,PhoCoil更易于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推广。Gregorio等人的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光控水凝胶——PhoCoil,它集单组分重组蛋白、可注射性、光降解性和高度生物相容性于一体。在小鼠实验中,PhoCoil不仅实现了安全的细胞递送,还可通过光控实现定点释放。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再生医学和细胞疗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也为未来的精准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Nicole E. Gregorio, Fan Zhang, Yusuke Suita, et al. PhoCoil: A photodegradable and injectable single-component recombinant protein hydrogel for minimally invasive delivery and degradation. Science Advances, 2025, 11: eadx3472.
来源:自在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