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两人上榜!“黄冈好人”名单发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5:21 2

摘要:近日,黄冈市委文明办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黄冈好人”名单,全市共有18位市民获此殊荣。其中,浠水县龚正元、段凡两位市民成功入选该榜单。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精神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发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逐级审核、专家

近日,黄冈市委文明办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黄冈好人”名单,全市共有18位市民获此殊荣。其中,浠水县龚正元、段凡两位市民成功入选该榜单。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精神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发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逐级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将2025年第一批“黄冈好人”名单正式发布。

黄冈好人名单

敬业奉献

孙小林,男,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团风县杜皮乡雪山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龚正元,男,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

邓迟生,男,1960年7月生,中共党员,蕲春县基层人民调解员。

蒋三华,男,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黄梅县孔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席调解员。

张业金,男,195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武穴市武穴街道钟楼社区居民,中国非遗岳家拳第26代传承人。

汪洪友,男,1966年10月生,武穴市余川镇荆竹中心卫生室医师。

盛翠平,女,1955年4月生,罗田县白庙河镇白庙河村村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腔戏代表性传承人。

刘寿仙,女,1962年4月生,红安县太平桥镇冻心桥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安绣活代表性传承人。

成芳,女,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麻城市第九小学张店校区护儿山教学点退休教师。

助人为乐

倪和平,女,1959年7月生,中共党员,黄州区赤壁街道惠民社区居民,黄州区“倪阿姨”志愿服务队队长。

郝诗光,男,1979年6月生,中共党员,黄州区赤壁街道安居社区江岸名都小区综合党支部书记,黄州网络推介官志愿服务队队长。

段凡,男,1983年1月生,浠水县清泉镇人,浠水县志愿者协会理事。

周桂林,女,1980年1月生,蕲春县肢残协会副会长。

陈华生,男,1978年5月生,蕲春县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王开明,男,1935年8月生,罗田县九资河镇太阳寨村村民。

诚实守信

梅仙桃,女,1973年6月生,麻城市铁门岗乡人。

陈亚,女,汉族,1971年11月生,英山县杨柳湾镇土门河中心卫生室乡村医生。

孝老爱亲

姜凤春,女,1965年8月生,英山县孔家坊乡新铺村居民。

敬业奉献

孙小林

孙小林,男,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团风县杜皮乡雪山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8年,他怀揣赤子深情,放弃城市优渥生活,毅然返乡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他化身产业转型“探路人”,带头试种白茶,倾力打造种植加工产业链,带动“雪山岭白茶”斩获省级斗茶大赛银奖;他担当共同富裕“主心骨”,创新“土地入股+务工就业”模式,发展白茶2400亩,带动115户190人稳定增收;他勇当山货出山“先锋官”,化身“网红书记”,热情直播推介白茶、油面等60余个品类农产品,帮助村民开拓线上新销路。曾荣获湖北省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

龚正元

龚正元,男,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龚正元在临近退休时,没有在熟悉的岗位上安稳度日,主动请缨担任丁司垱镇丁司垱村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把“不服输”刻进骨子里的退役军人,他扎根乡村,勇挑重担,以发展红辣椒产业为突破口,带领村民将零星种植发展为规模化、品牌化产业,种植面积由30亩扩大到150亩,带动60余户增收,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辣椒书记”。曾荣获湖北省第三届最美社区人等荣誉。

邓迟生

邓迟生,男,1960年7月生,中共党员,蕲春县基层人民调解员。自2019年从事调解工作以来,他创新“热心、真心、耐心、用心、公心”的“五心”调解工作法,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96%。曾深夜化解鱼池增氧机噪音纠纷,连续一周调解四次诉讼未果的离婚案,帮助家暴。他坚持“纠纷就是命令”的工作信条,累计接待群众来访1000余人次,所调解纠纷无一转化为刑事案件,筑牢基层和谐防线。年过六旬仍坚守调解一线,用专业与温情书写为民答卷。曾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黄冈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蒋三华

蒋三华,男,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黄梅县孔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席调解员。蒋三华深耕调解事业44个春秋,他从“门外汉”成长为调解“活字典”,总结“接、听、问、析、调、和”六字调处法,成功化解3000多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他始终扎根基层一线,以赤诚之心架起连心桥,用智慧巧解千千结,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作“三哥”。曾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湖北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黄冈市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

张业金

张业金,男,195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武穴市武穴街道钟楼社区居民,中国非遗岳家拳第26代传承人。他用三十四载坚守岳家拳传承之路,守护非遗匠心。1991年起,他创办全国第一所岳飞文武学校,打破岳家拳800多年家庭、家族式传承模式,推动其走上科学发展道路。他多次举办全国及国际岳家拳教练员培训班,培养1000余名国内外优秀教练员,让岳家拳在全国普及并走向世界,为其传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荣获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等荣誉。

汪洪友

汪洪友,男,1966年10月生,武穴市余川镇荆竹中心卫生室医师。39年来,他将手机号化作全村的“生命热线”,24小时守护 2700余名村民的健康,用脚步丈量山乡每寸土地,被乡亲们亲切的称为“横岗山下的120”。从青丝到白发,他以医者仁心绑定群众的安危与健康,践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为民承诺。曾荣获黄冈市优秀乡村医生、武穴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盛翠平

盛翠平,女,1955年4月生,罗田县白庙河镇白庙河村村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腔戏代表性传承人。她13岁成角,随父辈跨鄂豫皖三省巡演,戏台淬炼六十载,自费建团传承东腔戏曲文化,年均演出100余场,让东腔戏从深山唱进省城,成为罗田文化金名片;她弃职归乡,完成120部百万余字的东腔戏传统曲目抢救性留存,推动东腔戏入驻中小学课堂,累计授课超500课时,培养学生300余人,实现校园传唱率达95%,让东腔戏从濒临绝唱到生生不息,让东腔戏融入乡土呼吸,成为罗田人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刘寿仙

刘寿仙,女,1962年4月生,红安县太平桥镇冻心桥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安绣活代表性传承人。8岁学刺绣,20岁成为能手,绣品栩栩如生。她致力于红安绣活传承,每年携100余件作品参加全国非遗展览交流,斩获多项荣誉。她创办传习所,义务培训农村妇女、残疾人、贫困户超4000名,每周到太平桥镇小学免费授课,培养红安绣活的新生力量,女儿、孙女均为非遗传人。面对挑战,她创新研发产品,与女儿刘珊设计制作文创绣品,创造非遗新价值。她开设网店,为乡亲们带货增收,探索数字化传播和电商销售模式,推广非遗技艺。55年来,她用一双巧手、一颗匠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成芳

成芳,女,1969年6月生,中共党员,麻城市第九小学张店校区护儿山教学点退休教师。她是深山教育的“燃灯者”,用三十九载青春点亮大山孩子的求学之路;她是一名全能的“守护妈妈”,身兼多科教学、照料住校生,背着孩子也要坚持授课;她是一位感人的“银龄园丁”,退休后响应呼唤重返讲台。39年如一日,她用知识点亮梦想,用陪伴温暖心灵,用坚守铸就丰碑,为一代代山里娃撑起广阔蓝天。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荆楚好老师等荣誉。

助人为乐

倪和平

倪和平,女,1959年7月生,中共党员,黄州区赤壁街道惠民社区居民,黄州区“倪阿姨”志愿服务队队长。2001年,夫妻双双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家庭重新看到希望。她在家庭经济拮据,生活负担如此重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帮扶辖区残疾儿童、瘫痪老人、特殊群体,为他们撑起爱与关怀的幸福伞,筑起遮风挡雨的温馨港湾。2020年成立“倪阿姨”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现已累计开展活动800余场,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帮助2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300多个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社区治理的“金名片”。曾获黄州区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郝诗光

郝诗光,男,1979年6月生,中共党员,黄州区赤壁街道安居社区江岸名都小区综合党支部书记,黄州网络推介官志愿服务队队长。作为全市首个小区综合党支部的“领头雁”,他带领支部党员分片包保,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成为市、区推广的小区治理样板,被居民亲切称为“有困难找郝书记,有矛盾找党支部”的“暖心小区”。坚持义务走访小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满足他们的微心愿,用耐心和细心传递温暖。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他始终坚持“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用实干为群众排忧解难。曾荣获黄州区优秀共产党员、黄州区百佳小区综合党支部书记等荣誉。

段凡

段凡,男,1983年1月生,浠水县清泉镇人,浠水县志愿者协会理事。自2015年投身志愿服务以来,他始终秉持“办良心企业,做大义法人”理念,十年如一日聚焦乡村儿童成长,从捐资助学起步,到创新打造“五彩阅读”“++信箱”“安全课堂”等文明实践项目,个人及企业累计捐资捐物20余万元,惠及千余名乡村儿童。曾荣获“黄冈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浠水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

周桂林

周桂林,女,1980年1月生,蕲春县肢残协会副会长。2015年因车祸致残后,她在社会关爱下重振精神,投身公益事业。2020年转型直播带货,义务推广蕲春豆丝、发饼等农特产品,带动乡亲增收近30万元,粉丝超16万。同时积极助残,累计心理疏导100余次,募集物资50余万元,用行动回报社会。从轻生绝望到“轮椅主播”,她以坚韧传递温暖,成为连接乡土与市场的“连心桥”,诠释了逆境重生的生命力量。

陈华生

陈华生,男,1978年5月生,蕲春县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虽身患重病,仍坚持20年如一日投身公益,累计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6500余人次,募集善款60余万元,个人捐款超20万元。2014年确诊癌症后,他选择与时间赛跑,走遍全县15个乡镇,为孤寡老人送棉衣、为留守儿童筹学费、为受灾群众捐物资,用行动诠释“生命宽度”。在他的带动下,蕲春县注册志愿者达4万余人,开展公益活动900余场。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儿女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曾荣获湖北省最美志愿者、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王开明

王开明,男,1935年8月生,罗田县九资河镇太阳寨村村民。他1993年创办“三有三添三不”为宗旨的“军属之家”公益组织,打造了当地军属交流思想情感、协助政府做好征兵工作、解除入伍战士后顾之忧的“温暖之家”。王开明坚持省吃俭用,为王树声大将塑像,为19名部队战士购买报考军校复习资料,积极捐资抗洪救灾。近年来,王开明还带领群众保护红色遗址遗存、整理“红五星”故事,填补了大别山区红色历史研究和展示的空白;创立“太阳寨”微信公众号平台,与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专家共建“太阳寨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邀请红军后代重走红军路,参与地方国防教育宣传,坚持讲好红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曾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

诚实守信

梅仙桃

梅仙桃,女,1973年6月生,麻城市铁门岗乡人。她是革命歌谣“非遗传承人”,用深情的歌声让红色历史穿越时空、鲜活再现;她是一名创新的“红色传播者”,在讲解中融入歌谣、开设微课堂、培养“小小讲解员”;她是一位坚定的“薪火接力人”,感召女儿,带动同事、游客传唱革命歌谣。她用创新赋予传统新生命,用坚守诠释传承的承诺,用言行点燃燎原星火,让革命歌谣在大别山区生生不息、处处回响。曾荣获黄冈市革命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荣誉。

陈亚

陈亚,女,汉族,1971年11月生,英山县杨柳湾镇土门河中心卫生室乡村医生。陈亚从小就身体很差,但她在父亲的影响下,克服身体不便,一心学医,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每年为土门河村群众提供诊疗服务1000余次。2013年,陈亚罹患肺气肿伴呼吸衰竭,经治疗后需终身服药并使用呼吸机睡觉,但她坚持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39年来,在乡村医疗的道路上,陈亚恪尽职守,在自己与疾病对抗的同时默默坚守着为群众健康服务,成为大山深处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孝老爱亲

姜凤春

姜凤春,女,1965年8月生,英山县孔家坊乡新铺村居民。她命运多舛,却孝义当先,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她对婆婆不离不弃,毅然带着婆婆改嫁,二十三载形影不离。虽然姜凤春的孩子们都渐渐长大,各自组建了小家庭,但她依旧对婆婆郑凤思孝顺如初,当作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姜凤春奉亲至孝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周边的群众,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道与善良的真谛。

有一种力量,默默守护城市的温度;有一些身影,平凡中闪耀人性的光芒。在你我身边,“黄冈好人”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爱与善的真谛,他们是黄冈最动人的风景,是引领我们前行的温暖灯塔。

来 源:文明黄冈

编 审:曾洪彬

总 编 审:黄习文

投稿邮箱:yxxishui@163.com

来源:秀美浠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