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额的一年制硕士是专门面对中国有钱人搞出来的一个项目。只要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钱,甚至有时候家庭背景都不需要,只要有钱,在国内连大专都考不上的人,摇身一变就能变成海归人才。这些人本是有多少不知道,但名头是真的响亮,由国际知名大学背书,能骗到不少国内企业。这种水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人说留学生不好混了。放在以前,一个留学生回国恨不得比清北的学生还要傲气,感觉是人才回归。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看不上留学生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留学生忽悠国内的套路已经被拆穿了。
2024年数据显示,回国求职留学生中79.3%为硕士学历,其中英国院校占比近40%,但这些硕士基本上都是外国的“一年制硕士”批量生产出来的废品。
所谓额的一年制硕士是专门面对中国有钱人搞出来的一个项目。只要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钱,甚至有时候家庭背景都不需要,只要有钱,在国内连大专都考不上的人,摇身一变就能变成海归人才。这些人本是有多少不知道,但名头是真的响亮,由国际知名大学背书,能骗到不少国内企业。这种水硕的能力和学历严重脱节,有不少公司都深受其害。
2024年海归优先岗位平均月薪达15440元,连续六年增长31.5%,但61.3%的就业不满意率揭示结构性矛盾。外贸经理18224元高薪岗位增速15%,而商科海归就业满意度仅38.7%。毕竟这些水硕满意了,但是公司可不满意了。
但是你要是说留学生真的不好混了也不尽然。最近一年内有不少高素质人才在国内非常抢手。
比如香港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陈嘉澍,他是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军者曾获200万美元“富布莱特科学奖学金”。拒绝美国高薪后,2014年创立加特兰微电子,成功研发全球领先的Alps系列CMOS毫米波雷达SoC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中国智能驾驶产业跃升。
再比如医疗数字化的领军者刘陶然,他更厉害,以前是学金融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硕士,归国后推动兰格集团数字化转型。主导开发AI智能大数据预测平台“钢铁智策”,实现钢铁产业供应链智能化管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堪称跨领域级别的大佬。
除了理科大佬之外,文科也有冒尖的。很多人对在外国学文科的人有一种偏见,觉得他们全是被洗脑成傻子的公知,或者是本身没啥本事,纯靠家族背景和有钱混学历的镀金者。但确实有文科系的人才回国做贡献。
比如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商业硕士王恒,归国后任职对外传播机构市场部。将国际赛事运营经验与数字经济结合,策划“人工智能+体育”跨境传播项目,促成中欧科技文化交流合作,是国际传播跨界人才。
所以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本质上不是留学生不好混了,有本事的留学生到了什么时候都吃得开,轻轻松松就能拿到高薪,更何况人家也不混,回国是真的给国家带来贡献。真正不好混的,仅仅是那些有着硕士的名头,但是没有一点能力的废物。
这场就业市场的深刻变革,清晰地表明留学正从阶层流动通道转变为能力竞技场。留学生所谓的不公平,只不过是国内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候必须面对的正常竞争罢了。
那些没有真本事,妄图靠留学“镀金”的留学生,终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正如顶尖风投机构合伙人所言:“我们不再为名校招牌买单,但会为真正的创新者开出空白支票。”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现象,那些真正有能力的留学生,他们对标的是国内985,211毕业的高级人才。那些混学历的水货能拿高薪,对国内内卷到头破血流的大学生们来说才是真的不公平。
来源:白杨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