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李是赵姐的亲戚,今年快六十了,平时挺注重卫生,生活也不乱。可赵姐越想越不放心,拉着他去医院看了下皮肤科。医生一看,眉头就皱起来,说让去查个梅毒。赵姐当时脑子嗡的一下,心想这怎么可能。可抽血报告出来后,结果真是梅毒阳性。
赵姐那天做饭的时候,发现老李领口有点红,她以为是热锅蒸汽烫的,顺嘴问了一句。他摆摆手说不碍事,就是前几天刮胡子刮破了。
赵姐没多想,可几天过去了,那块红还在,反倒更明显了些。她心里开始打鼓,总觉得不对劲。
老李是赵姐的亲戚,今年快六十了,平时挺注重卫生,生活也不乱。可赵姐越想越不放心,拉着他去医院看了下皮肤科。医生一看,眉头就皱起来,说让去查个梅毒。赵姐当时脑子嗡的一下,心想这怎么可能。可抽血报告出来后,结果真是梅毒阳性。
家里人都吓了一跳,尤其是老李,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得这个。赵姐也懵了,她是学营养的,这病她知道,但没想到会“潜伏”得这么深,让人看不出来。这事让她后背发凉,也让她决定把这事讲出来,提醒更多人。
很多人以为梅毒是“过去的病”,其实它没走远。现在不少人感染了自己都不知道,尤其是男人,感染后身体可能会有一些小异常,但太容易被忽略。
像老李这样的,其实不少。他那块红的地方,医生说是一期梅毒的硬下疳,是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不痛不痒,没感觉。很多人以为是刮破了、过敏了,擦点药就完事儿了。但它会自己消退,不代表好了,病毒已经进了血。
赵姐想起前阵子她邻居家小李也去医院查血,说是单位体检出问题了。她顺口问了句,才知道他也是因为身上出了红疹,一开始以为是湿疹。那种疹子不痒也不疼,分散在胸口、手心脚底,看着像是过敏。医生说那是二期梅毒的皮疹。他自己根本没往那方面想。
这些症状太“普通”了,很多男人根本不会重视。赵姐觉得,一个人一旦感染梅毒,如果不去查,身体就像被蒙上了一层灰,你看不见它,它却在慢慢扩散。像小李那样,没查出来前,身边人都没察觉他有病,连他自己都觉得没啥。
赵姐跟朋友聚会时讲起这事,朋友们先是惊讶,后来一个个开始回忆自己家男人有没有什么奇怪的症状。有位姐妹说她老公这半年老是掉头发,掉得厉害,去医院查了也没查出啥。赵姐提醒她,如果是斑秃样的脱发,还伴有其他异常,真得留个心眼。
她记得那位姐妹说她老公的头发掉得很均匀,像被剪刀剪过一样,医生说是“蛀发”。赵姐赶紧查了资料,发现“蛀发”样脱发确实可能是梅毒二期的表现之一。听得大家都沉默了。
赵姐自己也开始回想,她曾经接待过一个病人,是个中年男人,看起来挺精神的,就是经常感冒、发烧、身上出汗多。那人以为是体质差,赵姐建议他去查免疫,结果查出是三期梅毒影响了免疫系统。那时候病毒已经在体内待了好几年,开始影响神经系统了。
梅毒的“隐身”能力太强,有时候连医生都得反复对比症状、结合血检才能确诊。赵姐觉得男人一旦感染梅毒,身体最先表现的往往不是痛,而是“怪”。比如一些人会突然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看东西模糊。还有的说自己腿软、走路发飘,检查后才发现是神经梅毒影响了中枢。
她一位朋友的丈夫是做设计的,平时用眼很厉害。有段时间他总说眼花、眼干、本来以为是用眼过度。后来一次开车撞了马路牙子,才发觉不是眼的问题,是平衡感出了问题。医生查了半天,最后建议去查梅毒,果然是。
有时候梅毒甚至会通过牙龈的溃疡表现出来。赵姐有次带孩子去口腔科,遇到一位带着老公来的太太,男的嘴里总是烂,牙龈红肿,口气很重。医生开始以为是牙周炎,后来看到溃疡的位置和形态,有点怀疑,建议查血。结果又是梅毒相关的口腔表现。那位太太当场脸都白了。
赵姐说,有些男人感染梅毒后,身体的变化不明显,但是脾气会变。她接待过一位客户,原本性格温和,后来变得暴躁易怒,睡眠差,整天焦虑。老婆以为是工作压力,结果查出来是三期神经梅毒影响了情绪中枢。
她还记得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七八岁,经常头疼、失眠,整个人状态很差。后来查出梅毒已经影响了脑膜,医生诊断是梅毒性脑膜炎。这个病一开始就像普通的神经衰弱,谁也不会往那方面想。
赵姐特别想提醒大家,梅毒并不是只有“不正当行为”才会感染。她见过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是因为输血感染的。还有些是通过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间接传播的,虽然概率不高,但不是完全不可能。只要病毒进入体内,就有可能发病。
她家先生早年在医院工作,有次开刀时手指被划破,病人是梅毒病人,后来医生也要定期查血监测。赵姐说,这种职业暴露也有风险,不是只有性行为才会传染。
她特别想给身边所有人一个提醒:一旦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红疹、脱发、视力问题、口腔溃疡、情绪反常等问题,哪怕只是轻微的,都别轻易忽视。尤其是那些“自己会好”的症状,反而最容易延误。
赵姐觉得,真正让人害怕的不是这个病本身,而是它“太像别的病”。就像老李那块红印,要不是她盯得紧,可能就这么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一旦进入三期,后果就不是吃点药能解决的事了。
家里有老人、有孩子的,更要注意。赵姐有个营养门诊的客户,孕期查出梅毒,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感染的。幸亏查得早,不然胎儿很可能受到影响。梅毒是可以通过胎盘传给孩子的,赵姐说这事她永远忘不了,那是她第一次在医院看到一个新生儿梅毒病例。
这些事听起来可怕,其实都是真人真事。赵姐说,她并不是想吓唬人,而是真的希望大家能对这种“隐身”的病多长个心眼。很多人以为自己没事,只是因为还没查。而早发现,真的能救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梅毒诊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版.
2.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梅毒流行病学报告》.2023年.
3.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梅毒临床表现与误诊案例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
4. 世界卫生组织(WHO).《性传播感染手册》.2021年英文版.
5.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梅毒患者非典型症状分析及早期识别.《临床研究》,2023年第8期.
来源:金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