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刑事雷区,主播们要小心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15:29 3

摘要:直播带货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已然成为电商领域的重要销售模式。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达4.3万亿元,其强劲的增长势头为电商行业贡献了80%的增量,占网络零售额的比例也有显著提升。大量人员投身主播行业,各平

直播带货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已然成为电商领域的重要销售模式。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达4.3万亿元,其强劲的增长势头为电商行业贡献了80%的增量,占网络零售额的比例也有显著提升。大量人员投身主播行业,各平台的直播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带货品类也愈发丰富,几乎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播带货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直播带货行业的迅猛发展,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疯狂小杨哥为例,其在直播带货中多次陷入争议。从“三无吹风机”事件,到虚标功率的破壁机风波,再到“假茅台”“槽头肉”以及“香港美诚月饼”涉嫌误导消费者等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舆论风波,不仅使其个人及公司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也导致大量粉丝流失 。除了小杨哥,其他知名主播也有类似情况,如李佳琦曾因“眉笔事件”引发消费者对其态度及产品价格的质疑,辛巴也曾因燕窝造假事件受到舆论抨击,这些事件都给直播带货行业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众多直播带货引发的法律案件中,西安中院判决的一起假冒奢侈品包案具有典型性。被告人邓某广、颜某姣从2020年4月起,购买带有“Dior”花纹的布料及配件,雇佣他人生产假冒“Dior”牌包并通过微信销售,非法经营数额达376915余元。被告人肖某成、刘某霞从2021年1月起,采用定制生产假冒品牌包后销售或直接购进假冒品牌包销售的方式,大量销售假冒“Dior”“LV”等品牌包,销售金额共计254920元,违法所得62925.5元,扣押在案的假冒品牌包价值共计29万余元。被告人张某燕在2021年8月起,明知购进的“LOUIS VUITTON”品牌包为假冒商品,仍加价销售,销售金额为223165元。最终,法院判处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8个月至3年2个月不等,全案并处罚金34万元,并没收犯罪工具,追缴违法所得。

《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专家巩昱指出,直播带货中存在的诸多不规范行为,很容易触碰刑事雷区。

一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如上述西安中院判决的案例,主播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仍进行销售,一旦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就会触犯此罪。

二是假冒注册商标罪,若主播参与到假冒商品的生产环节,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便构成此罪。

三是虚假宣传也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如果主播通过虚假宣传手段,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如虚构商品功效、伪造产品来源等,也将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四是侵犯知识产权罪,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若主播销售的商品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同样会构成犯罪。

直播带货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规范运营,避免触碰刑事雷区。无论是主播、商家还是平台,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律和监管。只有这样,直播带货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消费者信赖、市场认可的电商模式。

来源:商品可追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