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社其:活跃在基层乡间的“帮大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17:23 1

摘要: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有个《非常帮助》栏目,其中的“帮大哥”因为经常帮助农民朋友们排忧解难、化解纷争而声名远播,成了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式人物。无独有偶,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也有这样一个“帮大哥”式人物,虽然他身上没有“明星”的光环,但却有着与“帮大哥”一样助

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有个《非常帮助》栏目,其中的“帮大哥”因为经常帮助农民朋友们排忧解难、化解纷争而声名远播,成了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式人物。无独有偶,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也有这样一个“帮大哥”式人物,虽然他身上没有“明星”的光环,但却有着与“帮大哥”一样助人为乐、服务乡亲的愿望与情怀。

几年来,他始终怀揣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热爱与执着,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一名人民调解员的光荣职责,以自己的耐心、诚心、公心赢得了当事人和群众的信任和良好口碑,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邯郸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邯郸市永年区金牌人民调解员”“邯郸市永年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永年好人”。

他就是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社琪调解工作室主任——李社其。

>>在李社其(中)主持调解下,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受访者供图

“半路出家”的人民调解员

李社其从事调解工作,其实算不上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式的“下岗再就业”。退休之后,一下子空闲下来的李社其,却不愿意用无所事事、优哉游哉的闲散生活来打发时间,而是“没事找事”似的喜欢上了当“和事佬”的角色。起初,村里的乡亲因为他常年工作在外,见多识广,处事公正,并且天生一副热心肠,遇到邻里纠纷、大事小情的都喜欢找他给评评理、管管事,对此他也总是来者不拒、热心对待。由于在帮助解决纠纷过程中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在村民中他“善于调解”的“名头”也是越来越响,成了大家心目中“不出镜的帮大哥”,因此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村委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

担任人民调解员后,李社其在调解工作上卓有成效、名声在外,不仅本村的村民来找他“平事”,周边三乡五里甚至是外县的群众遇到矛盾纠纷,也都会慕名而来。自此,每天找他“管事”的群众络绎不绝,而李社其也总是忙碌得难有空闲。尽管如此,李社其依旧是不厌其烦、热情接待,因为他在“退而不休”的工作实践中实现着自我价值,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看到来访群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的心里就会油然而生愉悦与欣慰。同时,一个让调解工作步入正规化、“专业化”的念头在他心头萌生——通过专业服务与高效工作机制惠及更多乡亲,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徜徉在和谐安详的氛围中。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2020年9月,李社其在永年区建立起了首个以其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社琪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李社其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也因为规范化的操作和良好的声誉,得到当地司法部门的关注和支持。2022年7月,村民王某与某公司因人身损害赔偿发生纠纷,王某将某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启动诉调对接程序,将案件委托社琪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受理委托后,李社其不畏艰难、不怕麻烦,多次奔走在双方当事人之间,释法明理、耐心疏导,最终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事后,办案法官对李社其的快速化解矛盾给予了高度赞许,称赞李社其和他的调解工作室“够专业”。

>>李社其(右一)主持调解纠纷 受访者供图

勤于学习让他成了调解工作的“土专家”

李社其深知,要想干好工作,仅凭经验技巧和一腔热情是不行的,特别是农村纠纷琐碎复杂,这在他的调解工作由“单枪匹马”升级到调解工作室的“规模”后,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方能更好应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复杂挑战。尽管年逾花甲,他仍然坚持学习法律知识和参加法治培训,几本常用的法律书籍已经被翻看的卷了页、毛了边,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重点标注。他常说:“卖啥吆喝啥,干啥要像啥。矛盾只有依法化解,才能更有说服力,才能赢得当事人的信任。”由于他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积累起了丰富的法律知识,在调解过程中往往能够“引经据典”、有理有据、情法相融,让调解工作与普法宣传有机融为一体,使当事人心悦诚服、皆大欢喜。他也成了同事们眼中调解工作的“土专家”。

作为调解室主任,李社其还带领调解室的同事们从建章立制入手,坚持做到调解工作制度化、调解程序规范化、案件研判常态化、回访制度经常化,确保调解工作有条不紊、善始善终。从事前调查、事中调解到事后回访,全程提供免费服务,依法据理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从而达到事了案结的效果。

2021年4月,张某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副驾驶乘车人李某当场死亡。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司机张某负主要责任。李某家属索要100万元的赔偿金,张某认为对方索赔过高没有答应。李某家属几乎每天都去张某家闹,而张某总是躲着不见。无奈之下,李某家属到社琪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由于双方对赔偿数额分歧较大,调解工作刚开始就陷入了僵局。随后,李社其积极向双方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就赔偿项目、赔偿标准向双方当事人作出详细的解释。在调解过程中适时采取“背对背”调解法,耐心对张某说明应当承担赔偿的法律依据,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体谅李某家属的不幸。他又与死者家属反复交流,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希望他们能考虑一下张某的家庭实际情况。

就这样,李社其和他的同事们在当事人之间反复调解,数次说和,真是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纠纷双方争执的赔偿金额变了又变,欣慰的是两家人最终相互做出让步,就死亡赔偿金达成调解协议。拿到赔偿金后,李某家属向李社其送了一面“调解有仁有义,处理合法合情”的锦旗。

不辞辛苦甘当调解工作“及时雨”

作为一名肩负职责的人民调解员,李社其始终不忘自己的“本分”,不管什么纠纷,只要当事人找到他,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会尽心尽责去化解。在他眼里纠纷不分大小,为民解难、为政府分忧就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看到李社其整日不辞辛苦地东奔西走、解决纠纷,经常是身体疲惫、满面倦容,而与他同年龄的人却大多在提笼架鸟、钓鱼打拳、颐养天年,他的家人和朋友们时常不解地劝阻他说:“你年纪一大把了,该好好歇歇了,跑来跑去图个啥?”他总是笑着回应道:“化解纠纷是积德行善的事,也是能让我乐在其中的事,做一件事能有这么多的好处,你们说我图个啥?”

的确,在李社其的眼里,人各有志,也各有所好,在别人看来他从事调解工作似乎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但在他这里却变成了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受,这种感受能给他带来充实和愉悦,更能让他找到生命的存在感和真实感。这一点从他每次成功解决一起纠纷后,总会浮现在脸上的微笑中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只有付出努力后获得认可、感受到需要时,才会发出的由衷的微笑。这样的笑,在李社其的脸上出现过很多……

2023年5月,李社其途经邯郸市某学校路段时,发现学校门口围了一堆人,造成交通拥堵。他挤进人群,探问发生何事。经打听,原来是学校正值放假,一位家长因家中有急事着急接孩子,把驾驶来的轿车停在了学校门口,学校保卫人员阻止并与其发生争吵。出于职业习惯,李社其“爱管闲事”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来到双方当事人面前,亮明了自己人民调解员身份,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似乎立刻就被“镇”住了。在征得双方同意调解后,李社其开始进行条理分明、循循善诱的说服与劝导。在他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劝解下,双方终于平息了怒火,达成了谅解,各让一步,握手言欢,让一场激烈的纷争“化干戈为玉帛”。

当学校保卫人员帮助维持秩序,“护送”着学生家长把车挪到了路边,双方又不好意思地互致谢时,围观人群中响起了一阵善意的欢笑声。闻讯匆忙赶来的学校领导在得知纠纷已经化解后,如释重负地握着李社其的双手称赞道:“谢谢你老同志,你的出现,真像是一场浇灭冲突之火的及时雨呀!”那一次,李社其也是开心的笑了,而且笑得很爽、很甜……

近年来,由李社其参与调处的大小矛盾纠纷约6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涉及交通事故、工伤赔偿和突发性事件等复杂疑难纠纷45起,协助法院诉前调解纠纷15件,受理信访案件30多件,开展法律宣传20余场次。李社其凭着对调解工作的热爱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把自己的心血无私献给了基层人民调解事业。如今的他,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他所喜欢的人民调解工作中去,迎着夕阳的余晖,在平凡而热爱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余生,谱写着一个活跃在基层“帮大哥”的崭新乐曲。

文/本社记者 张君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