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抚宁的含义,明朝万历郭子章编撰的《郡县释名》解释:“抚循平宁之义。”清康熙进一步解释,“抚我黎庶,宁我子妇”。
美食是一种符号,能够记住一个地方。
秦皇岛地区真正比较古老的县,抚宁算一个,山海关、秦皇岛市区以前都是抚宁管辖。
抚宁设县的历史最早是西汉。西汉设骊城县,东汉及三国设临渝县,西晋及南北朝时为平州阳乐县。
公元619年,唐朝武德二年,正式设抚宁县。
抚宁的含义,明朝万历郭子章编撰的《郡县释名》解释:“抚循平宁之义。”清康熙进一步解释,“抚我黎庶,宁我子妇”。
抚宁的名吃是老髦肉,在冀东一带挺有名气,当年张作霖带领奉军在冀东一带驻防,就专门派人去买老髦肉。
做老髦肉的王家,本是山西洪洞人,明永乐来到抚宁,到了清代末期,老髦肉创始人王增开始在抚宁城卖猪头肉,但生意一直要死不活,为了生存就得想办法改进,于是就改进做熏肉,由于熏肉色泽鲜艳、口感鲜嫩,很受欢迎。王增每天背着背篓到抚宁鼓楼附近走街串巷叫卖,“烧肠、烧肉喔!”由于口音不清,很多街坊误听为“髦肉喔”,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老髦”,他的熏制猪肉也被命名为老髦肉。
老髦肉,就是熏肉。制作流程没啥特别,大致就是用心处理鲜猪肉,烧尽残毛,卤料慢煮一个半小时,然后烟熏。
熏制好了的老髦肉,因为烟熏,外表肉色棕黄,切开后,肉呈鲜红色,纹理清晰,肉质紧实而富有弹性。口感肥瘦相间、嫩滑,肉香和熏制香气复合为清香味儿。
抚宁老髦肉,始创1871年,但口感大幅度改进是在1917年以后,老王师傅为了满足乡亲们的口味需求,做了很多探索和改进,浸润了汗水和心血,难怪食客喜欢,是一道很有生命力、很有特色的地方美食。
一首七律,记录品尝抚宁老髦肉的感觉。
《七律·抚宁老髦肉》
洪洞移枝越代遥,金台屠肆起炊潮
慢煨琥珀凝脂色,细剔琼瑶碎玉绡
烟缕千重萦巷陌,霜刀几度试喉箫
百年烟火传薪火,一缕浓香透碧霄
注:金台指北京,张作霖驻军时曾遣人采购
赏析:
首联以"洪洞移枝"起兴,既点明移民史又暗合"老髦"谐音,"金台屠肆"巧妙衔接张作霖典故,展现美食与历史的时空对话。
颔联用"琥珀凝脂""琼瑶碎玉"双重比喻,前喻烟熏后泽的色泽质感,后拟雪花般的肌理,通过"慢煨""细剔"的动词对仗,凸显传统工艺的匠心。
颈联"烟缕千重"对应制作工艺,"霜刀几度"暗含刀工考验,"巷陌"与"喉箫"形成空间与味觉的通感,赋予美食人文温度。
尾联"传薪火"既指技艺传承,更喻文化血脉,"透碧霄"的夸张手法将地方小吃升华为文化符号,与首联"越代遥"形成闭环结构。
来源:散文作者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