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展现芝麻墩街道在沂河新区“工业过千亿 城市更美丽”征程中的新作为、新面貌,鲁网联合芝麻墩街道开展“芝麻花开 新变化 新家园 新生活”栏目,全方位记录芝麻墩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城市变迁、美好生活、工业发展等方面的好做法、新理念、新成果,努力开创“芝麻
编者按:为全面展现芝麻墩街道在沂河新区“工业过千亿 城市更美丽”征程中的新作为、新面貌,鲁网联合芝麻墩街道开展“芝麻花开 新变化 新家园 新生活”栏目,全方位记录芝麻墩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城市变迁、美好生活、工业发展等方面的好做法、新理念、新成果,努力开创“芝麻花开节节高,明天日子会更好”的美好未来。
鲁网3月28日讯 (记者 杨成喜 通讯员 于金江)3月27日,临沂遭遇春分以来的第一次大降温,解学龙的“共富工坊”较前一日宽松许多。
“因为气温骤降,好多工人都不方便出门,但有条件的都把原材料带回家做去了。”望着还有空余的厂区,解学龙告诉记者。
作为芝麻墩街道的第一家“共富工坊”,吸引着周边不少不能出门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在解学龙的工坊里,工人基本以家庭妇女、带娃宝妈、老年人及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主。
76岁的岳老太,今年第一次正式走进“共富工坊”劳作,身形瘦小的岳老太,帽子也难掩其满头华发,这也让她在人群中格外惹眼。
“原来都是拿点料在家里零散的干点,今年才算是真正到厂子里干活。”岳老太一边熟练地编着手中的筐子一边告诉记者。
聊天并没有降低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太的手速,灵活的手指此起彼落,黑色的线材在岳老太的手中上下翻飞,线材在筐体里如蛇般穿梭,洁白的手套在黑色筐体的掩映下十分显眼。
说话的工夫,岳老太已经编织好一面筐体。虽然岳老太是工坊里年纪最大的,但其收入却是工坊里最高的,在解学龙的工资表里,岳老太上个月的收入已超过2000元。
共富工坊是指由村(社区)、企业等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通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就业创业平台。
芝麻墩街道官庄党支部不断强化支部建设,发挥“领头雁”作用,探索建设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官庄党支部书记郭北京积极对接“归雁”人才解学龙,2023年2月份,经多次研究考察,决定利用官庄村集体土地建立规范的加工工坊,工坊面积600余平方。2023年4月正式开工。
如今,解学龙的“共富工坊”影响力越来越大。“算上拿料加工的,工坊吸引了大约有400名劳动力,常年在工坊驻点加工的有五六十人。” 解学龙说。
为了找到更多适合周边剩余劳动力干的手工活,除了自己所有的编筐这个固定的手工活外,解学龙的工坊常年保持着四至五样计件手工。
崔女士是目前工坊里唯一一个从事玩具衣服缝制的工人。作为陪读的她来说这是一份再合适不过的工作。“前期找了不少工作,就这个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不影响照顾上学的孩子还能挣钱。”面对记者的询问,崔女士停下脚下的缝纫机,向记者介绍在工坊工作的经过。
在工坊的门口,一堆码放整齐的筐体正等着人来拉,筐体旁边是捆扎好的灰色线材。“这是别的县里第一书记要的加工活计,下午就要来拉。” 解学龙向记者介绍,目前已有兰山、费县、莒南、临沭等地的合作客户上门领料加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直播带货”成为当前新的商业模式,为传统行业销售提供了新思路。共富工坊负责人解学龙开辟了线上抖音直播带货渠道,每天定时进行线上直播,拓宽商品线上销售渠道。直播抖音账号为“沂河新区手工业基地”。
共富工坊自建设以来,共联动企业20余家,解决了附近500余户居民就业难题,平均增加居民年收入2万余元,开设加工点30余家,为周边社区赋能,解决了企业招人难、成本高等难题。
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