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论谈】“产才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6:41 1

摘要: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做好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一步落实《实施方案》精神,需以“产才融合”为纽带,通过产业需求牵引人才供给,形成“产业聚人才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做好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一步落实《实施方案》精神,需以“产才融合”为纽带,通过产业需求牵引人才供给,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以产教融合定向培养“本土新农人”,破解技能断层难题。《实施方案》强调“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而当前乡村咖啡馆主理人、民宿管家等岗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对此,笔者建议以“产业需求清单”为导向开展定向培养。推行“企业订单班”模式。联合职业院校开设民宿管理、咖啡品鉴、非遗手作等课程,邀请乡村创业者担任实践导师,实现“课堂学理论、田间练本领”。搭建“乡村创客学院”。整合农业农村局、文旅局资源,针对在营项目开展“定制化培训”。例如针对手作工坊开设电商直播课程,帮助经营者提升线上销售额。通过精准滴灌式培育,让本土人才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以政策杠杆撬动“青年返乡潮”,激活人才蓄水池。《实施方案》提出“完善人才返乡创业支持政策”。调研显示,80后、90后返乡创业者更关注事业成长性与政策获得感。打造“轻资产创业”场景。利用乡村闲置农房改建创客空间,为咖啡师、手作匠人等提供“零租金入驻+收益分成”模式。如将山区老宅改造为“乡村创客工坊”,吸引青年设计师入驻,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创新“人才成长积分制”。将参与乡村培训、带动就业等贡献转化为积分,可兑换创业贷款贴息、宅基地优先使用权等权益。如试点“新农人积分银行”,人才可以通过积分获得低息贷款支持。此类政策既降低创业门槛,又增强人才扎根信心。

以跨界平台促成“城乡人才共生”,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当前精品民宿主理人与城市设计师合作改造院落、咖啡师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的案例表明,城乡人才协同可释放倍增效应。建立“城乡人才协作站”。遴选城市设计师、品牌策划师组成专家库,与乡村创客结对开展项目。如开展“乡村焕新计划”,结合平谷区长城,征集城乡团队共同打造“长城脚下咖啡书院”,成为网红打卡地。创设“产业融合试验田”。在乡村咖啡馆嵌入非遗体验区,民宿中开设农产品展销区,通过业态叠加吸引复合型人才。(李怡)

来源:平谷组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