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向好,成功谱写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向好,成功谱写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我国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高度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专项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道路。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挑战前所未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为准确把握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推进在法治轨道上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夯实国家长治久安之基,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行为法学会、扬州大学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题,诚邀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学者踊跃投稿,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言献策。
现将论坛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论坛选题
1.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理论原创性贡献
2.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理论创新和制度设计
3.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联动研究
4.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5.社会治理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
6.社会治理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国际传播
7.中国数千年治理法律文化优质基因创新性挖掘转化
8.中国式社会治理的经验、模式研究
9.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
10.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
11.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的实践标准与评估
12.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13.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14.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
15.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
16.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
17.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18.健全网络空间法治体系
19.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20.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21.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22.健全社会工作与综合治理协调运行机制
23.社会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24.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25.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26.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
27.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28.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29.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
30.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
3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2.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33.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
34.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35.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36.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37.深化律师、公证、调解、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38.完善专门矫治教育体系
39.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40.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以上选题供参考,鼓励探索创新。
二、论坛安排
时间: 2025年7月5日-6日上午,会期1天半
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会议中心酒店
三、论文提交
1.参会论文请于2025年6月10日前提交至会务组邮箱:fzyjzx@zuel.edu.cn,邮件主题和附件文件名均为:作者姓名+论文题目+选题方向,并在论文后附第一作者简介(含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邮箱等简要信息)。
2.为便于论文汇编成集,请参照《中国法学》的体例撰写论文,篇幅控制在8000-15000字为宜,优秀论文将遴选推荐在有关学术期刊上发表。
3.请将会议回执(见附件)于 2025年6月15日前发送至会务组邮箱或将纸质回执邮寄至会务组。
四、论坛费用
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会议期间住宿、用餐由会务组统一安排,参会人员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1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邮 编:430071
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筹备组
2025年3月27日
来源:中视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