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本P7亮“技术底牌”:日系车终于要翻身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6:44 1

摘要:这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一是意味着广本觉醒了,从燃油车全面走向智能电动车;二是寓意从一款经典车型,走向另一个创造性的时代。

3月26日,26年前雅阁下线的同一天,广汽本田在新建的新能源汽车工厂里,下线了烨品牌首款纯电车型P7。

这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一是意味着广本觉醒了,从燃油车全面走向智能电动车;二是寓意从一款经典车型,走向另一个创造性的时代。

雅阁过去之于广本的意义,可能就是广本对烨P7的期望值。即便广本在官方信息里没有明说,不过也可以猜到,烨品牌P7就是广本的“技术觉醒之作”。

从广汽本田投巨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到烨P7的技术含量看,合资的代表车企广汽本田,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式的技术“卷”。

这意味着,日系车沉默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找回市场地位的节点到了。

在大环境上,“懂王”对进口车征税,推动中日韩合作迎来“窗口期”,日系车回暖的外部环境开始改善。而从历史经验看,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起伏,恰恰反映该系别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冷暖。

这是一个新起点。

01. “技术觉醒”时刻

合资车企过去几年的低迷,被认为是技术上应用迟缓,自主品牌抢了先机。

客观说,合资在某些新技术上,确实因为外方管理层认知更新较慢,导致落后市场一步。但这并不能说是合资车企的认知,因为中方管理层在中国市场的体感,和所有自主品牌没有区别。

广汽本田这一波技术大释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制造和中国创新的结合,全链条创新。说白了,就是尊重中国技术革新的成果,内外实现了融合。

比如烨P7应用宁德时代和Honda高标准定制的90度高能量密度三元锂大电池,能量密度比很多自主一线品牌都要高,续航达到650KM。

动力电池采用了热泵空调(Heat Pump AC)智能热管理系统,低温(-7℃)环境下,续航里程可提升5%。即便在-30℃的极寒环境下,仍能保持86.8%以上的容量。

“三电”内外结合开发,对于本田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本田工程师对汽车的驾趣有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们在电动车上,仍然延续了这一理念,目标是重新定义电动车时代的驾趣。

因此,他们开发了全新的三合一高功率电机,电机单体最高效率97.5%,控制器单体最高效率98.5%;在P7上,通过自适应电磁减震系统设计出6种不同的驾驶模式,比一般的传统燃油车都要多。

这是传统燃油车积累下来的突出优势:电动时代还是可以玩车,甚至可以玩出更多花样。

对于合资车,过去的智能化是差点意思。不过,在P7身上,广汽本田彻底刷新了市场惯常的看法。

目前市场上对智驾很有信心的车企,也不过是做到了L2+级上车,L3级还需要一点时间。广汽本田烨P7一上来就搭载了L2+级驾驶辅助,进入了主流阵营。

从传感器的数量看,P7也不太像传统合资车。P7搭载了1个前摄像头、4个辅助智能泊车的多向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有专业媒体的实测数据显示,烨P7的匝道通行成功率达92%,超越小鹏G6的87%。

刷短视频经常看到的自动找车位、驾驶员情绪感知等等功能,P7这款车上也全部有,智能化一点不输造车新势力。

智能座舱也有了大彩电大沙发,并且首次搭载AI开放式大模型平台,兼容阿里主流大模型开发框架,实现“最佳模型秒级调用”。

智能化上,本田也实现了和中国创新的融合,对于在传统燃油时代有“技术宅”之称的本田工程师,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开过P7的业内人士私下说了一句很矛盾的话,本田车还是本田车,本田车又已经不那么本田车。

怎么理解这句话?本田在造车基本原则上,比如驾趣、品质等,仍然坚持了本田的风格,但应用新技术上,又完全像一个先锋派。说直白一点,本田突破了。

02. 重构游戏规则

烨P7诞生的黄埔工厂,本身就是一场制造业革命:

这家工厂在数字化层面有很多首创,在业内掀起一场‌数字暗战‌。比如采用华为的“光工厂”解决方案,AI质检系统将焊点缺陷率从0.8%压至0.02%,比特斯拉柏林工厂低了60%。

又比如,冲压车间采用全伺服生产线,最快3.75秒生产一个/一对冲压零件,零件生产完成后由机器人完成100%自动装箱。

烨P7的供应链,也出现了新能源时代的突出特征,不仅有博世、松下等世界级传统供应商,而且加入了宁德时代、科大讯飞等中国顶尖企业。

这些特征,其实背后是以广本为代表的合资车企,要求重构游戏规则的决心。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而日系品牌在华市场份额却跌至14.4%的历史冰点。当所有人以为日系车将“掉队”时,广汽本田下决心砸35亿元建了这座工厂。

显然,广本已经看到了反攻的利好因素。

从大环境上看,懂王发动的无差别贸易战,推动了东亚国家走向更加紧密的贸易互利。作为在中国的日系品牌,对形势的变化应该特别敏锐。

此外,目前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在回归理性。造车新势力‌面临的续航虚标、保值率暴跌、维修黑洞用户三大痛点,恰恰是日系车企的强项。

广本的燃油车素来以保值著称,品质管理也独树一帜,再加上20多年积累的几千家售后网点,老牌合资车企应该是具有后发优势潜力的。

造车新势力前几年玩了一波“乱拳打懵老师傅”,现在,日系车企似乎已经缓过来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频频出手,拉响了反击的信号。

来源:新锐汽车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