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8分15秒的成绩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冲线后接受采访时,她谈及因临床工作繁忙,赛前多次协调才勉强获批调休的经历,情绪失控泪洒当场。这一幕被赛事直播记录后,不仅让大众看到了职业运动员之外“业余跑者”的
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8分15秒的成绩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冲线后接受采访时,她谈及因临床工作繁忙,赛前多次协调才勉强获批调休的经历,情绪失控泪洒当场。这一幕被赛事直播记录后,不仅让大众看到了职业运动员之外“业余跑者”的坚韧,更在职场人“平衡生存与热爱”的集体共鸣中,引发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深度讨论。
张水华的故事并非个例。作为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她的日常工作需轮值夜班、参与急诊救治,留给训练的时间多在凌晨5点前或下班后。据中国马拉松官网赛事记录显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间,她先后参加厦门、北京、广州等6场全程马拉松赛事,最好成绩逐步从2小时50分提升至此次的2小时38分——这份坚持背后,是无数个“下班后直奔操场”“值完夜班补跑10公里”的日常。
随着话题发酵,部分网友在赛事评论区提出疑问:频繁参赛是否会占用工作精力?调休参赛期间,其岗位工作是否由同事额外承担?这些声音并非否定个人梦想,而是折射出职场中“个体追求”与“集体责任”的普遍矛盾——就像许多职场人想利用业余时间学技能、追爱好,却常因“加班挤占时间”“请假怕给同事添麻烦”而妥协。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张水华泪水里的“双重重量”:既藏着调休参赛的不易,更藏着对“不放弃热爱”的执拗。她在后续采访中提到,每次训练前都会提前和同事协调排班,赛前一周会主动替同事值1个夜班“换时间”,参赛期间也保持手机畅通,随时准备回应科室紧急事项。这种“不回避责任、不辜负热爱”的态度,恰是对“体育精神”的另一种诠释——不是非要全职投入才算“追梦”,而是在现实框架里,用细碎的时间和严谨的态度,一点点靠近目标。
如今,哈尔滨马拉松的热度已渐退,但张水华的故事仍在不少职场人的朋友圈里转发。有人说“看到她就像看到想下班后学画画的自己”,也有人思考“如何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留一点时间给热爱”。其实,职场与梦想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它可能是提前一周协调的排班,是同事间互相体谅的换班,是“先把工作做好,再把热爱做扎实”的清醒。
张水华的泪水,不是对现实的抱怨,而是对“坚持”的致敬。对于每一个在生存里守护梦想的人来说,这份“一边搬砖、一边追光”的勇气,或许就是平凡生活里最动人的力量。
来源:欢颜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