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超重定义为BMI处于24~27.9 kg/m2之间,肥胖定义为BMI≥28 kg/m2。
自从国家都开始盯着我的体重秤后
这危机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问了一圈周围人减肥成功的经验
秘诀无非一个字
“饿”
从不吃主食
到不吃晚饭
还得加有氧
好不容易体重秤上略有成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专家却阻止了我
“小心成为瘦胖子”
1啥“瘦胖子”?一个人怎么能又瘦又胖呢?
通常来说,超重和肥胖以体重指数(BMI)为衡量标准。
BMI = 体重(kg)/ 身高(m)²
在中国,超重定义为BMI处于24~27.9 kg/m2之间,肥胖定义为BMI≥28 kg/m2。
但BMI并不能准确反映脂肪分布和身体成分,所以需要结合腰围、臀围、体脂率、内脏脂肪等进行综合评估。
而“瘦胖子”就是指那些体重正常甚至偏轻,但腰围比较大、代谢比较差的人,这类人往往也伴随着体脂率偏高、肌肉量偏低,内脏脂肪偏高等特点。也有“腹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啤酒肚”等说法。
典型形象be like:
外表:四肢纤细,但腰腹部松弛、皮肤松垮
体能:体力差,容易疲劳,爬个楼梯都气喘吁吁
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受损
根据目前最新的《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当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就属于腹型肥胖标准,但假如此时你的BMI又不高 ,恭喜你很可能就是“瘦胖子”。
“瘦胖子”除了可能存在腰围大,导致裤子不好买(bushi)之外,更关键的是它往往伴随“代谢变差”。
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和小编一样,都以为“代谢变差”是指“饿了但没瘦啊”“睡了一晚上体重没掉”等等,但内分泌科张哲主任医师表示,此“代谢”非彼“代谢”,在临床上是指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尿酸水平升高等代谢紊乱。
“瘦胖子”虽然体重不大、看着不胖,但健康风险可能比部分胖子还高。
1代谢综合征:“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
2骨质疏松:肌肉量不足会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风险。
3免疫力低下:代谢紊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例如平时很容易感冒。
所以,体重管理真不是看体重秤上的数字就行了!
比如90斤素食女孩得了脂肪肝:
90斤素食女孩竟然查出脂肪肝?!离肝癌只有4步之遥
2为什么会变成“瘦胖子”?
是不是发现自己一胖就胖肚子,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
没事的,这不是你的错。
一个悲伤的事实是,作为亚洲人,咱们本来就更容易出现“瘦胖子”。
相比欧洲人,亚洲人更容易堆积深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相同的BMI下,与欧洲人相比,亚洲人的体脂率大约高3-5%,也通常更容易产生不良的代谢后果。【1】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会逐渐流失,导致身体消耗的热量减少,即使和以前吃一样的东西,仍可能会有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雪上加霜的是,这些脂肪还更容易堆积在内脏周围(即内脏脂肪),而不是皮下。
但从根本来说,每一个“瘦胖子”背后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这些原因:
能量过剩
虽说“啤酒肚”不是喝啤酒喝出来的,其根本原因仍在于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比如“啤酒配炸鸡”“炸串配啤酒”。总的来说,你身上的脂肪都是你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缺乏运动或运动不合理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久坐办公,活动的减少让无处消耗的热量变成脂肪在你的身体里囤积。
而说起运动,大家脑袋里飘过的慢跑、骑行、游泳、球类运动等,大多属于有氧运动,这类运动虽然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但增肌还是需要无氧运动或者抗阻力运动的配合,比如哑铃、平板支撑、俯卧撑、深蹲等,这样才能够帮助保持肌肉含量乃至增肌。
饮食摄入
除了吃得多,吃什么也会影响腰围的“一发不可收拾”。比如吃太多精制主食,漂亮的点心、美味的炒粉之类的,或是奶茶、饮料不离手,导致果糖摄入超标,都会导致腰围+1+1+1。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发现自己逐渐出现四肢纤细,但肚子越来越大,还伴有脸越来越圆、皮肤很薄、背越来越厚这样的的情况,就要小心是否有其他内分泌疾病,需要及时到内分泌科检查处理哦!
3做好这五点,避免成为“瘦胖子”
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冯烨副主任医师给大家划重点:
平衡饮食,我全都要
1增加蛋白质,选择低GI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低的碳水,如全谷物等),摄入健康脂肪,千万别光吃素。
2合理运动,两手都抓
结合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增加肌肉量,燃烧脂肪。
关注体脂,不止体重
3定期检测体脂率和肌肉量,不行就多量量腰围。
4健康习惯,放松心态
压力是减肥的天敌。
避免极端,长期坚持
5过度节食、极端饮食、疯狂运动,可能反而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
参考文献:
【1】Bays H E, Ng J, Sicat J, et al. Obesity Pillars roundtable: Obesity and East Asians[J]. Obesity Pillars, 2022: 10001.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本文通讯员:内分泌科 刘钰琪
部分图片由AI生成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本文专家
来源:浙大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