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新车R7/S7这功能藏着反晕车密码乾崑黑科技让底盘学会读心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2:24 5

摘要:有没有发现,晕车这事儿特玄学?有人坐跑车飙高速啥事没有,坐家用车过个减速带能吐一路。但智界刚发布的R7、S7焕新版本,居然敢给功能命名为“晕车舒缓2.0”。听着像营销噱头,扒开技术细节才发现,这居然是给汽车底盘装了套“人体工学算法”。

有没有发现,晕车这事儿特玄学?有人坐跑车飙高速啥事没有,坐家用车过个减速带能吐一路。但智界刚发布的R7、S7焕新版本,居然敢给功能命名为“晕车舒缓2.0”。听着像营销噱头,扒开技术细节才发现,这居然是给汽车底盘装了套“人体工学算法”。

先看一组扎心数据:起步时猛地抬头的推背感降60%,刹车时点头晃动感几乎压平,这不是给座椅加层海绵那么简单,背后全靠华为乾崑的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在“暗中调参”。说直白点,就是让汽车学会了“预判人类的不适”。

传统汽车的底盘各管各的,刹车只管减速,悬架只管上下跳,转向时俩系统还可能互相扯后腿。比如轻踩刹车,制动系统卖力工作,悬架却还没反应过来,车身“哐当”一下点头。这种突如其来的俯仰,正是晕车的主要诱因。但HUAWEI XMC搞了个全局指挥中心,用全域融合架构把车身、电机、悬架、制动这些功能全部统一指令,全员行动。

它的反应速度快到简直离谱。千兆以太通信加华为独创的ASN车辆切片网络,让指令从发出到执行不到1ms,人类眨次眼都要 300ms,这意味着车子能在乘客感觉到颠簸前,就已经化解了震动。就比如过坑洼时,ADS辅助驾驶系统先用传感器扫出坑的大小深浅,数据直接传给HUAWEI XMC,时空智能悬架网络立刻就会算出最佳方案,让 CDC悬架提前调整阻尼,轮子碾过坑时车身稳得几乎感觉不到。

开过车的都懂,传统车给油像被人从背后猛推,收油又像突然被拽了胳膊,这种忽快忽慢的顿挫,会让后排乘客瞬间体会到晕车感觉。

但HUAWEI XMC的三维自适应扭矩控制玩的是有条不紊,从0到满负荷的过程被拉得极匀,同时制动系统和悬架像最佳搭档。

加速时悬架悄悄托住车身,避免抬头;刹车时电液协同把点头幅度压到最小。发布会数据展示,起步舒适度提升60%,刹停舒适度提升90%,过弯时侧倾感明显减少,舒适度提升20%。

很多人晕车,根源是转弯时眼睛看直线,身体却在拐弯的感官错乱。传统车过弯,往往是转向和制动各忙各的,车身歪得像要倒,人在车里得使劲抓扶手。

HUAWEI XMC的全维协同控制模型(XYZ),外侧悬架稍微顶住,内侧稍微让一点,动力系统同时给点侧向力帮车身找平衡,侧倾眩晕感自然减少。

更绝的是它居然可以预判驾驶员的动作,手指刚搭上方向盘准备转弯,悬架和动力系统就已经开始调整状态,等方向盘转动时,车身几乎是“平移”着过弯,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受到的终于同步了。

能实现这种细腻控制,全靠“软硬双buff”加持。硬件上玩了把“极限整合”,五合一车控模组做到了芯片级融合,把原本散在车身各处的控制单元捏成一个整体。这技术可不是随便攒零件,得解决信号干扰、时序同步这些难题。

软件层面,工程师调参数不用拆硬件,像搭积木似的就能优化策略,协同控制器数量比传统系统多5倍以上。这套组合拳下来,底盘加减速、过弯、碾坎的每一步,都能算出最顺的姿势。

其实早在2024年,华为乾崑就退出了晕车舒缓功能,现在升级到2.0,在智界R7、S7,还有问界M8等车型上都能看到这个功能,据说这个功能的启用率已经达到43.2%,成为了日常高频需求。看来有防晕车需求的用户确实不在少数。

当然了,这些技术目前咱还没机会坐进去试试,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到本次成都车展实车体验下,但单看技术思路就挺打动人,它没纠结 “真皮座椅够不够软”“音响是不是大牌”,而是盯着“人为什么会晕”这个根子问题,用数字智能去磨平机械的棱角。

对容易晕车的人来说,科技的温度可能就藏在这些细节里。以后出门不用提前半小时吃晕车药,不用上车就找最稳的中间座,只用靠在椅背上看云飘过。希望这种“懂人心”的技术,能快点广泛适用,变成普通人车里的寻常风景。

来源:科技鸭鸭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