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深夜,伴随着阅兵仪式的圆满结束,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结束了他为期四天三夜的忙碌行程。
2025年9月3日深夜,伴随着阅兵仪式的圆满结束,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结束了他为期四天三夜的忙碌行程。
在外长王毅和俄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的陪同下,普京登上专机,将要飞往海参崴参加为期两天的远东经济论坛。
与来时的脚步匆匆不同,离开时,普京明显多了一丝从容,因为他此行确实收获满满,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外交两开花。
作为一个素来雷厉风行的国家领导人,普京在以往访问别国时,停留时间往往保持在24小时以内。
即便是前段时间引起无数关注的美俄会谈,普京也只在阿拉斯加待了几个小时,就匆匆回国。
反观这一次普京造访中国,全程4天3夜,远远超过了以往那些“闪电式”的访问,毫无疑问的打破了他进行外事访问的停留时长记录。
非止如此,同样令人意外的是,在正式造访中国前两周,莫斯科就派来了国家杜马主席沃罗金来“打前站”。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曾在普京访华前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对中国的访问是前所未有的。
这全都昭示着俄罗斯对此次出访的极大重视,正如克里姆林宫此前为普京中国之行定下的调子,这是一场“世纪之行”。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刚一落地,普京就开始了十分难得的密集的外交活动。
9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他与土耳其的埃尔多安、伊朗的佩泽希齐扬分别会晤,还跟莫迪进行了50分钟的车上交谈。
这还只是普京行程中的一小部分。
在之后,这位70多岁的俄罗斯总统,又在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一系列会晤,真可谓片刻不停。
话说到这儿,估计也有人要问了,普京的行程有必要安排的这么满吗?
只能说,必须满呐!
现在普京情况有点尴尬,他其实很想搞多边会谈,方便俄罗斯卖资源、拉支持之类的。
可偏偏时局如此,别的国家却很难去莫斯科,因为会有西方国家的阻挠和施压。
就好比此前斯洛伐克领导人菲佐,参加俄罗斯阅兵都要绕路,因为途中部分国家不肯开放空域。
现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上合加上阅兵,中国一下子请来了这么多国家元首和代表,俄罗斯方面当然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一见的机会,来一场“世纪之行”。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70多岁的老人马不停蹄,见完土耳其见伊朗,陪完了菲佐、武契奇,还不忘跟白俄老卢开开玩笑。
乃至于咱们这边儿阅兵仪式刚结束,钓鱼台国宾馆就升起了俄罗斯国旗,普京又跟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越南主席梁强、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等人先后会面。
这么四天三夜紧锣密鼓的外交行程一路走下来,累,是肯定的,但带来的收获,也足以让人感叹一句“时机重要、成果丰硕”。
话说到这儿,突破西方外交封锁,固然是普京此次访华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此行同样值得重视的还有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可谓是被各式各样的制裁围了个严严实实。
尤其在“北溪”管道莫名其妙的炸毁后,堂堂一个资源大国,想卖个油气都找不到买家,能源支柱产业一下就“瘸”了。
卖不了油气就换不回外汇,没有足够外汇,各种各样需要外购的电子元器件就没了着落。
日子过成这样,急得莫斯科一家智库在报告中直言:“没有中国的电子元件,俄罗斯的导弹生产将瘫痪;没有中国的市场,俄罗斯的石油只能烂在地里。”
于是乎,此次访华,普京首先带来的就是一个“压舱石”级别的协议:俄罗斯拟扩大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将年输送量从之前的380亿立方米,提升至500亿立方!
作为排名世界前列的工业大国,仅2024年,中国就进口了13172万吨的天然气,这无疑象征着我们对能源的需求确实是一种刚需,
如此这般互补性的贸易,中俄两国一拍即合。
9月2日,中俄两国,以及管道途经的蒙古国领导人,一同签订了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
一方面,这将为我国提供价格低廉的能源,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能源安全。
而另一方面,更是给俄罗斯补足了西欧拒绝俄气后产生的空缺,为俄罗斯每年提供至少100亿美元的外汇。
当然了,只谈油气和外汇多少有点落于俗套,在更多领域,俄罗斯同样渴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金融领域,双方进一步推动本币结算,这将给双边贸易投资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金融通道。
高科技合作领域,从航天科技到人工智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科技创新,中俄合作也在拓展。
这么一来二去,等到普京离京之际,双方已经在能源、航天、AI、农业等各个领域,签署了足足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俄罗斯愿与中国绑定的意愿。
纵观世界风云,俄乌冲突已经爆发三年有余,普京在这一时间关口选择深度绑定中国,自然有着他清晰的战略考量。
2025年,俄对华贸易额不出意外的话将继续走高,有专家预测俄罗斯对华出口将突破2000亿美元,占其外贸总量30%。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在俄设厂,还可以帮助填补西方企业撤资后留下市场的空白,避免俄罗斯民用市场商品的短缺。
而更进一步,通过强化中俄关系,俄罗斯还可以抵消来自远东的外来压力,让俄罗斯人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与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
阅兵式上,普京看到了威武的士兵,钢铁的洪流,世间的“真理”。
如果在二十年前,那时五十岁的俄罗斯领导人将会夜不能寐,烦恼中国崛起后远东的安全隐患。
十年前,六十岁的他会焦虑,怎么才能在中国和西方之间左右逢源,依旧维持昔年作为老大哥的“体面”。
可现在是二十年后,看着阅兵式上的种种,说不定普京反而会庆幸,庆幸俄罗斯在被西方全方位排斥的时候,东方会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
它有着俄罗斯迫切需要的市场、工业品,甚至还跟自己有相同的对手。
正如佩斯科夫的表态:“当美国把导弹部署到我们家门口时,才发现中国朋友早就帮我们修好了‘防火墙’。”
这种深度互联互利的合作格局,当然会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只能说普京总统这趟访问可真是没白来,既赚到了真金白银,又打破了西方对他的外交封锁。
中俄这对好伙伴的关系也因此增添了新内容,能站得更稳。
等这些合作协议一步步落实,中俄这种“背靠背”的合作方式,肯定能让这个不太平的世界多几分安稳。
来源:看历史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