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6D从北极飞南极不到3个半小时,成为全天候作战杀手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08:50 2

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26D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款新型导弹是东风-26的“升级版”,被定义为中远程弹道导弹,采用新型乘波体弹头(俗称“水漂式弹头”),使射程和机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26D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款新型导弹是东风-26的“升级版”,被定义为中远程弹道导弹,采用新型乘波体弹头(俗称“水漂式弹头”),使射程和机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军事专家傅前哨接受采访时指出,东风-26D弹体虽不大,但射程非常远,具有高参数、可机动特性,难以对其进行拦截。其弹头为高超声速弹头,拦截难度大,已从中程弹道导弹转变为战略性武器。

---

01 高超声速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竞争

高超声速是指物体的飞行速度超过5倍声速,即大于等于每小时6125公里。以此速度从北极飞到南极,只需要不到3个半小时。

高超声速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方向,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目前,中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在全球高超声速技术竞争中,中国已经展现出显著优势。东风-26D的亮相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02 核常兼备: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的结合

东风-26D继承了东风系列导弹的核常兼备特点。同一个弹体既可携带核弹头对敌实施核反击,也可携带常规弹头对敌实施常规火力突击。

这种 “不换弹体换弹头” 的实现核常快速转换的方式,对于奉行积极防御国防政策,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两不”核政策的中国而言,极具战略意义。

东风-26D作为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搭载核弹头确保二次核反击能力;配备常规弹头时,可对敌航母战斗群、军事基地等高价值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且无需动用核武器,降低冲突升级风险。

03 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角色

东风-26D成为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核心武器。其射程覆盖西太平洋关键海域,可对美军航母编队形成“拒止效应”,迫使敌方远离冲突区域。

在台海、南海等潜在冲突中,东风-26D可快速摧毁敌方防空系统、机场等关键设施,为后续行动扫清障碍。

“东风-26D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否打赢一场战争,而在于它能让敌人不敢发动战争”。这种威慑效应为中国筑起了一道“反介入”防火墙,让任何潜在对手在挑衅前不得不掂量后果。

04 技术升级:从东风-26到东风-26D的飞跃

东风-26D相比东风-26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它换装了乘波体弹头(“水漂式弹头”),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每小时6125公里以上),且能在临近空间“打水漂”式机动,大幅提升突防能力。

东风-26D的射程得到显著提升(推测可达5000公里以上),且采用“无依托机动发射”技术,可在公路、野外快速部署,生存能力更强。

东风-26D还强化了对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可全天候、全时段作战,无论是恶劣天气还是复杂电磁环境,均能精准命中目标。

05 未来战场:改写游戏规则的战略武器

东风-26D将在未来战争中扮演多重角色。在高端局部战争(如台海、南海)中,它可率先摧毁敌防空雷达、指挥中心,瘫痪敌方作战体系。

在大国对抗中,高超声速突防能力让敌方反导系统形同虚设,迫使对手在冲突前三思而行;无依托发射能力使其可在战时快速机动,避免被敌方先发制人摧毁。

东风-26D还提供了非对称作战的成本优势。相比航母、隐身战机等高端装备,东风-26D的效费比极高,能以较低成本实现对敌压制。

---

东风-26D的列装,不仅是中国导弹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更是“非对称作战”思想的完美体现。

它标志着中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已经占据领先地位,这种技术优势让中国在“导弹竞赛”中占据先机。

随着东风-26D等新型武器的亮相,中国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来源:古今趣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