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构建“文明实践+”七维融合新格局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4:37 1

摘要:近年来,兴庆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轴心,创新构建“文明实践+”七维融合矩阵,通过文化润心、记忆传承、应急救护、思政铸魂、网络文明、心理赋能、法治护航等特色实践,探索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兴庆样本”,让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般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近年来,兴庆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轴心,创新构建“文明实践+”七维融合矩阵,通过文化润心、记忆传承、应急救护、思政铸魂、网络文明、心理赋能、法治护航等特色实践,探索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兴庆样本”,让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般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应急救援宣讲活动

开展“文明实践 声润古城”首届全民朗诵大赛、实施“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打造“文联万家·艺润兴庆”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举办“文明实践 七彩假期”寒暑假青少年公益班……兴庆区通过为不同层级的群众提供文明实践文化活动,涵养大家的精神文化沃土。

在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时代浪潮下,崇安社区将闲置旧车棚变身为“唐徕印记馆”,聚焦唐徕小区的发展轨迹,展示老物件、老照片。近年来,兴庆区开展“拾旧·寻根,故乡记忆展”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打造村(社区)“我记忆中的银川老城”文明实践展示角,通过对老物件、老影像及其背后故事的全面展示,让群众直观地了解银川老城的生活方式,感受时代的变迁。举办“我记忆中的银川老城”文学、摄影、美术作品征集展览活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以主题讲座、故事沙龙、非遗工作坊等为主要形式的活动20余场,持续挖掘与传播银川老城的历史文化故事,焕发银川老城新的生机与活力。

心理健康服务进基层

为织密全民应急防护网,兴庆区创新打造“文明实践·救在身边”品牌项目,构建“预防+救护+宣教”三位一体应急救护体系,组建精英讲师团,精心设计实用课程,深入社区、校园、企业等重点领域累计开展50场标准化培训。还实施场景化教学演练,在中小学校组织师生进行止血包扎、AED使用等实操训练;针对企业安全生产需求,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系统传授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理技能;创新生活化宣教模式,在公园广场、交通枢纽、商业大街等人流密集区开设20场“急救地摊”互动课堂,不断提高群众应急救护知识水平。

兴庆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与此同时,构建全域思政育人新生态,探索实施“行走的思政课+文明实践”项目,聚焦“大思政”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立5个兴庆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探索构建“馆校教联体”合作模式,80余名少先队员签约各大场馆成为“红领巾讲解员”。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开展“万人同上一节思政课”“红领巾爱祖国”红领巾寻访系列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国种子。

在网络文明方面,兴庆区实施“E网连心”文明实践项目,深入挖掘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领域的优秀做法,进行网上宣传推广。打造“五进”系列宣传品牌,推动网络文明进基层、进企业、进学校等,惠及群众2万余人。

持续做大做强“文明实践,心向阳光”百场心理健康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秉承“以基层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社区点单、中心派单、机构送单、群众评单”的创新模式,精准对接基层群众的心理健康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此外,创新青少年普法实践,聚力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打造“兴·星未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文明实践品牌,立志做好法治护航人,开展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70余场次。依托“空中课堂”法治教育基地,检察官化身主播录制法治课程,将课程投放至辖区60余所中小学进行展播。

今后,兴庆区将继续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要求,聚力文明实践赋能基层治理,以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推动文明根系深扎基层沃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文明银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