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中国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着鲜活的现实生命,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戏剧艺术的重要分支。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之精美,演
中国戏曲之美
文/化/瑰/宝
编者按:今天(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中国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着鲜活的现实生命,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戏剧艺术的重要分支。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之精美,演出剧目之丰富,观众普及面之广大,为世界所罕见。今天,小普带您了解“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老北京人有句流传很久的俗语:“一口京腔,两句皮黄,三餐佳馔,四季衣裳。”可见京剧在京味文化中的浓重痕迹。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在表演京剧《大登殿》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饶饶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艺术,其“唱”“念”“做”“打”四大基本功缺一不可。唱是指唱腔,念是指念白,做是指表演,打是指武打动作。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唱、念、做、打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
中国国家京剧院名剧《杨门女将》在白俄罗斯惊艳亮相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任科夫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京剧彰显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在百余年的传承发展中,京剧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交流主要由文化部(现文旅部)和外交部组织,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
越剧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古称越地)。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以吴侬软语为基调,融合了江南民歌、小调和诗词的韵味,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优美的艺术形式。越剧的旋律轻柔婉转,歌词清新脱俗,犹如一首首从江南烟雨中飘来的诗篇,唱尽人间冷暖,诉说爱恨离合。
越剧《梁祝》图片来源:央视文艺微信公众号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图片来源: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在唱腔方面,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唱腔旋律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在表演方面,越剧演员以女子居多,剧目多为“才子佳人”题材,以细腻的面部表情和精致的手势动作为主,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传达出角色的内心情感;在舞台美术方面,越剧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服装式样结合剧情专门设计,色彩、质料柔和淡雅,成为剧种艺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经历了从田间地头的即兴演唱到登上大雅之堂的华丽蜕变。
黄梅戏《天仙配》图片来源:广师大科教微信公众号
黄梅戏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做到通俗易懂,因此受众范围非常广。
黄梅戏最初是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即兴演唱的小调,称为“采茶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简单的曲调逐渐融合了当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形成了早期的黄梅戏。到了20世纪初,黄梅戏开始在安徽省安庆市一带流行,并逐渐吸收了京剧、昆曲等戏曲形式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1950年代,黄梅戏首次进京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声名鹊起。此后,黄梅戏不断创新发展,不仅在戏曲表演上精益求精,还在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其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2025春晚小品《借伞》巧妙地串联了京剧、粤剧、川剧、越剧4个剧种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评剧
评剧原是中国京东唐山的传统戏剧,深深受到唐山皮影戏的影响,先后更名为“平剧”和“评剧”。评剧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华北各省市及东北三省流传最广。
评剧《花为媒》图片来源:广师大科教微信公众号
评剧俗称“蹦蹦戏” “莲花落子戏”,其表演艺术特点以唱功见长,唱词浅显易懂、题材丰富、贴近百姓生活,表演中带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有亲切、接地气的民间味道。同时,评剧极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的生活,其演出形式活泼、自由,音乐声腔有亲切的民间味道,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豫剧
豫剧是河南土生土长的剧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ōu)”。
图片来源: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豫剧腔式既具有梆子腔系“眼起板落”的类属特征,又特色鲜明、自成一支。起板开腔上,以中眼起腔为主,综合使用语言与音乐节律同步的顶板型腔式和语言与音乐节奏强弱错位的眼起型腔式。腔句结构上,以中眼起分尾两腔式为主,间或使用一气呵成的单腔式,慢板起腔上句常用三腔式。腔节组合上,豫剧常用分头式、分尾式腔型。尾逗唱词上,一般不开尾。独特的腔式形态是豫剧唱腔音乐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豫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本质规定性之一。
图片来源:河南豫剧院微信公众号
豫剧不似黄梅戏清婉,不像越剧妩媚,它的唱腔古朴淳厚,铿锵大气、行腔酣畅,“悲戏则声泪俱下,喜剧则谐谑备至”,可谓是如摇滚般的魔性魅力。正是中原沃土、乡野文化,滋养了这“黄土里长出的梆子腔”。如今,豫剧也已走向世界,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除此之外
您还了解哪些中国戏曲和剧种呢
欢迎在评论区
补充留言~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