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陈洁如提出想去香港定居,周总理亲自批准,让廖承志执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0:20 1

摘要:陈洁如六岁时认识了一个好姐妹朱逸民,两人终日形影不离,然而,朱逸民十多岁时嫁给了张静江,张静江又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因而,可以说,张静江是蒋介石和陈洁如的媒人。

在蒋介石的众多女人中,陈洁如最让他难以忘怀。

陈洁如六岁时认识了一个好姐妹朱逸民,两人终日形影不离,然而,朱逸民十多岁时嫁给了张静江,张静江又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因而,可以说,张静江是蒋介石和陈洁如的媒人。

蒋介石第一次在张静江的家里见到陈洁如,就对她一见钟情,在此之前,他也见到不少美女,但是,陈洁如一出现,他就觉得对方是一个不染凡尘的仙子。

朱逸民在见到蒋介石带有侵略性的目光后,立刻猜出七七八八,恐怕他对自己的好友动了心。

看着朱逸民带着陈洁如离开的样子后,蒋介石失魂落魄,张静江立刻笑着说:“这位漂亮的小姐,是我太太的同学陈洁如。”

彼时,蒋介石已经三十三岁,而陈洁如才刚满13岁,两人年纪相差甚远,此时的陈洁如完全是一张白纸,对于蒋介石而言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两人第一次见面后,蒋介石就曾采取过措施,他在张静江家的大门口等着对方,想要好好和她认识一番,然而,陈洁如对他的印象却不太好,随意编了一个假地址糊弄他,可是,她完全低估了蒋介石的本事,对方很快就找到陈洁如的家里,还登门拜访。

对于蒋介石,陈洁如的母亲也心怀戒备,毕竟女儿的年纪还小,根本就没有到嫁人的时候,更何况,蒋介石大女儿二十岁,两人完全不配。

蒋介石在这里碰了一鼻子灰,随即想到张静江夫妇。

张静江乐的当媒人,不然也不会专程给蒋介石介绍了。在蒋介石诉说自己的相思以及陈洁如母亲的阻拦后,张静江有一点难为情,不过,都是兄弟,帮一把怎么了。

于是,张静江转而和妻子说明,让她出面撮合二人。

对于蒋介石,朱逸民是支持的态度,在她看来,男人比女的年龄大一点才好呢,大男人懂得体贴女人,她都是过来人了,比陈洁如看得清楚。陈洁如一脸怀疑的看着好姐妹,仍旧没有松口,但已经有点动摇。

次年,陈洁如的父亲去世,母女二人悲痛欲绝,蒋介石却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他不但出面帮助陈佳料理后事,还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他知道陈洁如不喜自己的强势,于是言语变得委婉,陈洁如不好辜负对方的一番好意,只能答应和蒋介石做朋友。

蒋介石为了追求陈洁如也是花了心思,时不时带着对方出去逛街,陈洁如母亲生日时他还专程提着厚礼过去,闲暇时间还会陪着老人聊一聊,时间一长,陈家母女被他的耐心和毅力打动。

就这样,陈洁如和蒋介石订了婚。

1921年12月5日,在亲戚好友们的见证下,陈洁如和蒋介石举行了婚礼。

成为蒋介石的夫人后,陈洁如受到了万般宠爱,蒋介石出门在外也会将她带在身边。

蒋介石会见外宾时,陈洁如就在一边充当翻译,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蒋介石的身边有一个陈洁如。

一次,蒋介石的第二个妻子姚冶诚带着儿子蒋纬国去看望蒋介石,蒋介石的心里特别不安,毕竟陈洁如才刚进门没多久,这么快就要见到姚冶诚,场面肯定很尴尬。

出乎意料的是,陈洁如对于这个未曾谋面的“二姐”以及蒋纬国却是极其体恤,言谈举止中没有半分的盛气凌人,姚冶诚他们对陈洁如的印象很好,蒋介石也颇为意外。

然而,这样幸福的画面却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蒋介石为了寻求江浙财阀等的支持,选择和宋家联姻,可宋家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蒋介石必须和以前的女人脱离婚姻关系,宋美龄必须是蒋介石唯一的妻子。

为了让陈洁如心甘情愿的离开,蒋介石劝说对方出国深造,并发下誓言,从今天起五年之内,他必定会恢复和陈洁如的婚姻关系,如果违背誓言......

陈洁如就这样被蒋介石的一番花言巧语,骗上了出国留学的轮船。

陈洁如在船上听到了广播里面播放的,蒋介石声明,他从未正式结过婚,并且决定和以前的那些女人正式脱离关系。这对于陈洁如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虽然早已心灰意冷,可陈洁如还是守着蒋介石的承诺度日,她在五年里完成了美国的说是血液,然后回到上海,可是,蒋介石没有去找她,她也没有去找蒋介石,她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其实,在陈洁如离开之前,杜月笙曾送给她一笔巨款,她生活上绝对能无忧无虑,以后完全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对象,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陈洁如却没有这样的想法,她终身都没有再嫁。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其实,陈洁如完全可以和蒋介石一起去台湾生活,不过,宋美龄绝对不会同意,陈洁如也没有这样的想法。陈洁如选择留在上海,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1962年,陈洁如和政府提出想要去香港定居,周总理亲自批准了她的请求,并叮嘱了在座的廖承志和徐冰部长执行办理。

陈洁如一直在香港居住到1971年她中风去世为止,享年65岁,临终之前,她还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30多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短短的几行字,足以看出陈洁如多年的委屈和悔恨。

至于陈洁如的骨灰,最终被送去美国安葬。

来源:紅色记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