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邀请论剑,为何要选在华山进行,论剑比试过程又是如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10:17 1

摘要:在最近几期中羽菱君都围绕着“华山论剑”这个话题,展述了相关人员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前的一些江湖往事。这一期,羽菱君回归这个话题本身,来扯扯“华山论剑”,看看当时的五大高手在华山之巅如何展开论剑,过程如何,又怎么定出胜负。照旧例开篇明言,本系列纯属羽菱君个人胡扯之

欢迎关注羽菱君重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十五期:《射雕英雄传》前传之华山论剑(上)。

在最近几期中羽菱君都围绕着“华山论剑”这个话题,展述了相关人员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前的一些江湖往事。这一期,羽菱君回归这个话题本身,来扯扯“华山论剑”,看看当时的五大高手在华山之巅如何展开论剑,过程如何,又怎么定出胜负。照旧例开篇明言,本系列纯属羽菱君个人胡扯之言,各位看官不必较真,不喜勿喷。

在扯论剑前,我们要先来说说一个话题,那就是王重阳邀请论剑,为何会选择在华山进行?因为这个跟有没有资格参加论剑和与如何论剑大有联系。

一、华山论武,原因有三

对于王重阳为何会把论剑地点定在华山,羽菱君个人胡扯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王重阳一生以抗金,驱除胡虏,恢复汉人江山为大志,虽人已出家,但雄心犹在。《九阴真经》作为中华本土道家典籍演化而来的武学经籍,武林之瑰宝,为了争夺它,引起无数腥风血雨。了结这场纷争的地方,放在华夏圣山,再合适不过。

其次,当时的华山所在地,已沦陷于金国。大金尚武,而南朝宋廷偏安江南,软弱一方,畏惧金廷。当年铁掌帮帮主上官剑南获得《武穆遗书》,为了北伐之事,在铁掌峰大会群雄义士,南宋朝廷竟然派兵围剿,导致上官剑南在内的一众高手尽皆被杀,东南武林元气大伤。此次论剑,若是在南朝境内举行,怕又会多生祸端。

特别是此次论剑的成员,有被朝廷曾经围捕的“邪侠”黄药师,有来自南国大理的皇帝段智兴,从西域而来的欧阳锋,还有在北方一直带领帮中兄弟抗金的丐帮帮主洪七,发起人王重阳更是北国沦陷区的金国人士,每个人的身份都能引起南宋朝廷的猜疑。而金国为了收买人心,拉拢这些江湖高手,反而不会强加干预。更何况,选在险峻的华山之巅进行,想干预也干预不了。

最后一个就是华山的险峻,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自古华山一条道,想上华山之巅,无其他路可走,这就可以在论剑前,先检验参与论剑高手的实力。看他们究竟是名不虚传还是空有其名。

毕竟在陡峭石壁,登上华山之巅,尚能应付为时七天七夜的论剑,不受高山气流环境等影响,功力之高,受称天下绝顶高手,自然无可非议。果然,五位高手,超然卓越,各展神通,登至华山之巅,毫不费力。

二、文斗武斗,理论先行

此次论剑,王重阳邀请了黄药师、段智兴、欧阳锋、洪七和裘千仞等五人,裘千仞因自认为“铁掌功”并未大成,不是王重阳的对手,因而放弃了此次论剑。其余四人登上华山,王重阳早已在华山之巅等候,跟随在侧的还有他的弟子王处一。没错,第一次华山论剑,除了五绝之外,这场比试唯一的见证人就是王处一。

这次比试,名为论剑,其实论剑只是个概称。而且跟大家想象或者电视上播的不一样,并不是简单的王重阳以一对四打一架,一次性打败了四人。比试有分文斗武斗,比试领域分为武学理论与实战,实战又分外家功夫比拼和内功修为的比试。前三天辩理论,再两天比外功,最后两天比内力,以实践检验真理。

在前三天的武学理论辩论之中,当其时,就对武学理论的认知而言,欧阳锋所练的“蛤蟆功”是白驼山庄的家传武学,并非欧阳锋自己所创(注:羽菱君个人胡扯,“蛤蟆功”乃火工头陀结合白驼山庄家传武学所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看先前的一期《欧阳锋师傅之谜》)。他虽依法修炼有成,但对武学之理的考究并不深。

同理的还有受传于家传武学,练就“一阳指”的段智兴,和学全丐帮两大传世武学“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的洪七。所练武学皆不是自创,乃依先人所创精绝法门而练,卓越于他人而已。其武学成就不要说比不上他们所练的创武之人,功力甚至还不及同炼此功的先贤。例如洪七此时修为不及当年乔峰,段智兴此时不及当年天龙五本。到他们武学修为真正臻化入境,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黄药师虽对外声称桃花岛武学乃是他自己所创,却只不过是他自负清高的表现罢了。羽菱君结合金老新修版小说写他出生于云南丽江,还有王语嫣和阿碧带慕容复去大理的新设定,胡扯他的一身之学,来源于当年阿碧留在大理无量山琅環福地整理而成的逍遥派武学,他学成行走江湖时,为了不让人看出他的师承门路,凭借自己的智慧删繁就简,磨合升华出一套自己的武学。因此他对武理的认识,较之前三人深,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又比不上王重阳了。这也是为何后来黄药师自信只要王重阳一死,他就是天下第一的原因。

王重阳一身之学,多为自己所悟所创,后来他出家为道,多读经籍,在经卷中不止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妙诣,更是感悟出一套道家武学理论。并融会贯通,以先天之气、吐纳之法,自创了“先天功”。因而,王重阳对武理的认识,在当时的五人之中最高。

经前三天的多番理论,王重阳针对其余四人所说,一一辩解。他的武学之理,特别是武理中的道之为道,欧阳锋、段智兴和洪七三人闻所未闻,也折服了一向自命不凡的黄药师。

篇幅太长,余下内容,精彩的内外功比试,我们下期再扯!

前期回顾: 第十四期《黄裳的江湖往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羽菱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