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日,李林甫看似不经意地与李适之交谈,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华山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若加以开采,必定能大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只是皇上至今还不知情。”李适之为人率直,未察觉其中的阴谋,第二天便将华山有金矿可开采一事奏明皇上。
千条妙计,计计精妙。智谋、权谋、诈谋,谋谋独到。
大家好,我是您们的朋友qianxiang。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妙计千条系列之: 疏臣计——李林甫是怎样设计陷害同为宰相的李适之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权势的?
唐玄宗时期,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暗流涌动,宰相李林甫因对同为宰相的李适之心怀不满,遂精心设计陷害之计。
一日,李林甫看似不经意地与李适之交谈,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华山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若加以开采,必定能大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只是皇上至今还不知情。”李适之为人率直,未察觉其中的阴谋,第二天便将华山有金矿可开采一事奏明皇上。
唐玄宗听闻后,向李林甫询问此事。李林甫早有准备,恭敬地回答:“陛下,臣早就知晓华山有金矿。然而,华山乃陛下本命王气汇聚之地,风水至关重要,贸然开凿恐有损陛下运势,所以臣一直不敢向陛下提及此事。”
唐玄宗听后,内心的天平迅速倾斜,认为李林甫对自己忠心耿耿,时刻为自己的安危和运势着想;而李适之却行事鲁莽,考虑不周。此后,唐玄宗对李适之逐渐疏远。
除了此次事件,在其他几件政事处理上,李适之也未能让唐玄宗满意。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唐玄宗最终下定决心,罢免了李适之的宰相职务。李适之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李林甫的圈套,却有苦难言,只能默默吞下这颗哑巴亏 。
此次事件充分展现了宫廷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李林甫的阴险狡诈与李适之的单纯轻信形成鲜明对比,也揭示了在权力中心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的政治危机。 李适之被罢相后,离开了权力的核心舞台,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曾经朝堂上的风光不再,门庭也逐渐冷落。而李林甫则凭借此次阴谋的得逞,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权势,愈发专横跋扈。
随着李林甫权势的膨胀,朝廷的政治生态也愈发恶劣。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排斥异己,打压朝中一切可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势力。正直之士纷纷受到排挤,朝廷上下敢怒而不敢言。许多有才能、有抱负的官员,因不愿依附李林甫,而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得朝廷内部的人才流动和政治活力受到极大的抑制。
另一方面,唐玄宗由于对李林甫的偏信,在决策上逐渐受到其影响。一些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政策得以推行,而真正关乎民生和国家稳定的问题却被忽视。华山金矿一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却如同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得唐朝的政治局势开始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李适之罢相后的这段时期,唐朝表面上依旧维持着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内部的政治隐患已经悄然埋下。朝廷内部的权力失衡、人才凋零,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忽视,都在不断侵蚀着唐朝的根基。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宫廷权力斗争中的阴谋与算计,这些看不见的暗流,正逐渐改变着唐朝的命运轨迹,为日后的动荡和衰落埋下了伏笔 。
来源:qianxiang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