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中华美术史上第一声抗战惊雷:巴黎国家博物馆首位办展的中国画家,法国总统勒伯伦亲授勋章,誉其 “东方艺术之巅”;白宫林肯像侧悬挂他的《中国怒吼了》,罗斯福三邀其入宴,美国佛丹大学破例授予法学博士。百场画展募金二十万美金,可购十架战机,他却身无分文归国,衣破自
他是中华美术史上第一声抗战惊雷:巴黎国家博物馆首位办展的中国画家,法国总统勒伯伦亲授勋章,誉其 “东方艺术之巅”;白宫林肯像侧悬挂他的《中国怒吼了》,罗斯福三邀其入宴,美国佛丹大学破例授予法学博士。百场画展募金二十万美金,可购十架战机,他却身无分文归国,衣破自缀,萧瑟如丐。他是飞虎队的精神图腾:双翼猛虎腾跃纽约云端,一纸《飞虎图》催生陈纳德航空队传奇之名,铁翼战机携“精进”二字横扫长空,让日寇闻风丧胆。
他更是民族魂的铸剑者:二十八省化虎吞日,两丈素帛卷起《怒吼吧,中国!》——“雄大王风,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 正气歌像悬于战壕,《四维八德》砥砺将士:“丈夫值此时会,当国而忘家!”
丹青裂帛声未绝,八秩犹震山河魂——这,便是张善子:以虎痴之血,吼出一个民族的不屈脊梁!
1938年深冬的昆明,寒风中夹杂着战火硝烟的气息。一位身着长衫的画家跪在天主堂内,烛光在他坚毅的面庞上跃动——张善子在此受洗皈依天主教。这一仪式不仅是他信仰的转折,更拉开了 “艺术抗战”远征的序幕。
春城洗礼:从信仰到征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善子携家人从苏州辗转西迁。当他踏上云南土地时,怀中紧揣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定要信奉天主教”。这份孝心与国难碰撞,催生出惊人的力量。
1938年12月8日,张善子在昆明完成洗礼。短短数日后,他带着 180余幅画作 毅然踏上跨国征途。这些装在木箱里的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射向侵略者的 “特殊弹药”。
临行前,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慷慨陈词:“丈夫值此时会应国而忘家!生平收藏弃之如土,救国家于危亡乃第一要事!”字句铿锵,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
虎啸欧美:丹青铸就抗战丰碑
在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张善子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位在此举办个展的中国画家。他的《文天祥正气歌图》令法国总统勒伯伦亲临观展,惊叹其为 “近代东方艺术之杰出代表” 并授予勋章。
转战美国后,张善子的艺术外交绽放异彩:
在纽约世博会上,他毅然填补中国展位空缺,巨幅虎画《勇猛精进一致怒吼》高悬展馆,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之魂。
向罗斯福总统赠送《中国怒吼了》,这幅猛狮踏富士山的画作被悬挂在白宫林肯像侧,成为中美联合抗日的象征。
为陈纳德将军精心创作《飞虎图》——两只肋生双翼的猛虎腾跃云端。陈纳德深受震撼,当即将援华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并将画中“精进”二字喷绘于战机。
两年间,这位艺术战士在欧美举办百余场画展与演讲,募得20余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十架战机价值)。而他分文未留,连归国路费都靠友人筹措。美国《纽约时报》记载他 “衣破自缀”的赤子形象,西方媒体尊称其为 “Master Tiger”(虎圣)。
星陨歌乐:忠魂永系彩云之南
1940年秋,积劳成疾的张善子返回战火中的祖国。在重庆中央医院,他握着画笔的手最终无力垂下,临终仍念着未完成的抗战画卷。
昆明与重庆,两座城铭记着这位艺术战士的最后足迹:
10月30日,纽约天主教教堂为他举行追思弥撒,罗斯福派代表参加;
11月16日,重庆万人空巷,三万多民众自发为这位“虎痴”送行;
国民政府颁发褒扬令,赞其“对于我国国际宣传影响之巨”“载誉他邦”。
而昆明东郊的飞虎队公墓,与歌乐山上荆棘丛中的张善子墓,在历史时空中默默守望。一位用画笔唤醒飞虎雄鹰,一群用铁翼守护苍生黎民,共同铸就了云南大地上的抗战传奇。
八十五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漫步昆明老街,或许已难寻当年痕迹。但当晋宁博物馆里张善子的猛虎图卷展开时,那声穿越时空的怒吼依然震撼人心——那是一个民族在存亡之际发出的不屈呐喊,是一位艺术家用生命诠释的“ 精忠报国”。
正如学者汪毅在修复张善子墓时所悟:“我们寻找的不是地下宝藏,而是浩然正气凝聚的民族之魂”。这魂魄,永远在云南的青山白云间长存。
全媒体记者 土春荣
编辑:沈仕会
编审:方维林
审核:李建斌
终审:赵明
来源:昆明晋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