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和特朗普见面的照片在网上热议,这张照片里李在明坐在椭圆形办公室,人看着比特朗普还精神,可仔细瞧发现不对劲。两人坐的位置很有讲究,李在明身体完全偏向特朗普那边,坐姿拘谨跟特朗普放松的状态差挺大。
一张合影里的权力游戏,两个座位看外交玄机,老照片藏着新故事。
上个月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和特朗普见面的照片在网上热议,这张照片里李在明坐在椭圆形办公室,人看着比特朗普还精神,可仔细瞧发现不对劲。两人坐的位置很有讲究,李在明身体完全偏向特朗普那边,坐姿拘谨跟特朗普放松的状态差挺大。
这事儿其实细想有味道。椭圆办公室本身就有讲究,美国政府说这是传统会客地点,可位置安排真有门道。特朗普坐中间位置,李在明稍微偏边,这细微差别网上各种解读。有人说李在明是故意表现友好,也有人说这说明两国地位差异。
网上有篇文章分析说,像这种领导人见面,拍照姿势都不是随便选的。比如以前艾森豪威尔和英国首相会谈时,桌椅摆法就显示双方实力。后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奥巴马握手,俩人手指接触多少都被研究过。
最近几年国际会议录像被扒得特别多,大家发现日本领导人在跟别国首脑会谈时,坐姿总是特别正,身子几乎不晃,说话时手势也不大。反观美国领导人总喜欢翘腿或者把胳膊搭在椅子上,这可能跟文化习惯有关,但更多人说是权力展示。
有意思的是,韩国网友吵翻了。有人觉得李在明坐姿说明韩国在美韩关系里地位低,还有人反驳说这是对特朗普个人尊重。支持者说李在明虽然身体靠近特朗普,但一直腰板挺直,这点很给韩国面子。反对派直接怼说姿态这么低,哪来的面子。
美国那边讨论不多,但媒体翻出老底。白宫发言人解释说座位安排是按惯例,椭圆办公室主位都是总统坐的。不过细心网友发现,特朗普卸任后,拜登接见外国领导时主位都留空,这次特意让特朗普坐主位可能另有原因。
这事让我想起大学时学国际关系课,教授总说别小看领导人握手时谁先伸手。以前中日峰会照片,中国领导人经常主动伸手,后来日本媒体专门分析过这是礼节还是示弱。没想到现在韩国和美国的关系细节也被放大,说明大家都盯着这些小动作。
还有人做对比视频,把这次照片和文在寅访美的画面放一起。文在寅那次坐的位置离特朗普更远,身体也没靠那么近。评论区有人说这说明李在明更想争取美国支持,尤其是现在韩国经济不太好。
韩国外交部官员后来回应,座位安排完全按美方安排,领导人身姿是个人习惯。但反对党质疑说这不是个人习惯问题,而是外交姿态软弱。有人翻出李在明竞选时批评前政府过于依赖美国的言论,说现在言行不一。
网上有博主专门研究各国首脑坐姿,做成对比表格。俄罗斯总统普京坐姿向来笔直,印度总理莫迪会谈时爱用手势,法国马克龙经常单腿架在椅子上。这些细节被做成表情包,在论坛传播很快。
这次事件最神奇的是,一张照片能掀起这么大的讨论。有网友笑称现在国际关系就跟偶像剧似的,连握手角度都要分析有没有爱恨情仇。但也有人认真总结,说现代外交已经不光靠文件谈判,小动作也会被解读成政策信号。
最近韩国青瓦台官网放了一段会谈视频,显示李在明确实全程坐姿端正,中途还调整过椅子位置。评论区有人拍砖说坐没坐相,也有人夸他保持了总统风度。
这事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电视剧《雍正王朝》,大臣们站位坐位都有讲究,现在看来没太大区别。只是现在摄像机拍得更清楚,每个小动作都能被放大。以前可能只有朝廷重臣知道这些规矩,现在全民都是外交观察员。
总之,这张照片背后的东西太多。从座位安排到坐姿细节,从两国关系到个人风格,每个人都能找到解读角度。网友说以后看领导人的外访照片,得带上放大镜看才行。不过话说回来,要真这么在意每寸距离,当领导人压力也太大了。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