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满足用户集中灌溉用电需求,国网河北电力建成农灌用电集成监测平台,构建“三级负荷管理中心+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协同运营”模式,强化农-电、水-电协同联动,为冬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保定供电公司员工对春灌线路设备进行巡检。来瑞 摄
为满足用户集中灌溉用电需求,国网河北电力建成农灌用电集成监测平台,构建“三级负荷管理中心+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协同运营”模式,强化农-电、水-电协同联动,为冬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本报讯(通讯员庞彦娟)“水来喽——”电卡一插上,绿油油地麦田里喷头嗡鸣旋转,清澈的水珠迅速均匀洒落在麦苗上。随着气温回升,我省冬小麦进入返青期,迎来春季灌溉的关键阶段。为抢抓农时,3月21日,邢台市南和区和阳镇范庄村王河江一大早就给他承包的100余亩小麦浇上解渴水。
麦怕胎里旱,返青水对小麦生长格外重要。我省中南部地区去冬今春温度整体偏高、有效降水偏少,春灌启动早、负荷大。3月22日,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春灌用电负荷达到330万千瓦,刷新最大负荷记录,电力供应平稳充足。
据了解,国网河北电力供电区域内有农田灌溉用户65.25万户、机井70万眼。如何满足用户集中灌溉用电需求?春灌启动前,该公司对全部机井进行梳理,建立农田机井绿色办电通道,开通“扫码办、刷脸办、一证办”等便捷办电渠道,对机井用电、打井临时用电实行现场办、优先办、快速办。还组织433个供电所依托“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组织服务小分队到田间地头开展多形式便民服务,超前开展灌溉设备健康状态诊断,确保春灌期间电力设施“零缺陷”运行。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1394户农田灌溉用户提供“快捷接电”和“一站式”服务,全面完成供电设备改造。
灌溉高峰期,河北南部地区约有300余万亩农田昼夜浇地,涉及机井约5.80万眼,该公司建成农灌用电集成监测平台,构建“三级负荷管理中心+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协同运营”模式,全天候在线监测电力设施运行状态,确保连续可靠供电。
各地还推出一系列特色保障措施。在衡水冀州区南午村镇李瓦窑村,一台“超级绿色充电宝”部署就位,可在灌溉高峰提供10小时稳定电源供电;在石家庄深泽县西南留村森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旁,一架无人机对春灌线路开展智能巡检,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巡检效率提升至原来的7倍,缺陷发现率提高80%;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精准预测春灌用电高峰,提前做好电力调配和设备维护等相应措施。
“我们还强化了农-电、水-电协同联动,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水利厅建立起常态联络机制,沟通会商、信息共享,持续密切关注春灌用电需求,不断优化供电服务举措,为冬小麦丰收奠定基础。”国网河北电力营销部相关负责人张然介绍。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