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侠”不仅承载着中国许多文人的想象,也寄托着江湖正义、家国情怀。在乱世里,侠被人们所需要,它代表着快意恩仇、挺身而出的正义担当。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秩序的重构、现代文明的冲击,飞檐走壁、刀光剑影的传统侠客生存环境,早已不复
《侠隐》
——张北海
回不去的江湖
回不去的北平
中国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侠”不仅承载着中国许多文人的想象,也寄托着江湖正义、家国情怀。在乱世里,侠被人们所需要,它代表着快意恩仇、挺身而出的正义担当。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秩序的重构、现代文明的冲击,飞檐走壁、刀光剑影的传统侠客生存环境,早已不复存在。
所以,侠还有可能吗?
小说《侠隐》是张北海从联合国退休之后,神游古都虚构而来的作品,以老北平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民国初年的侠义故事。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张北海曾明确地说:“老北平的消失,侠之终结。”这部小说也是“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张北海借《侠隐》的故事,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国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传奇的,融为一炉的老北平。
老北平和侠在他的文字里复活,也在这里告别。
“这里的北京,不是今天的北京。这里的北京,是没有多久的从前,古都改称“北平”那个时代的昨日北京。”
所谓“侠隐”,是逝去的江湖,也是回不去的北平。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昨日游侠也就这样和昨日北京先后消失,一去不返,再也没有了。”“侠”不再有可能了。故事到了尾声,我们仿佛也和作者一同站在时代的路口,目送着老北平的身影远去,见证着侠客精神在岁月中的悄然落幕。
胡同的风还在吹,隐隐约约传来几声熟悉的叫卖声。但好像有什么东西不见了,寻不回了。
《侠隐》
“这个世界很大,
大过江湖,大过中国。”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
阿城、王安忆、王德威
梁文道、姜文、高晓松
肖复兴、骆以军 联袂推荐
李野墨演播
↓↓
书籍简介
《侠隐》的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当时日本尚未入侵,北平鱼龙混杂。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而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悠悠然地过着。庙会、堂会依循旧例;东城、西城一如往日。人情冷暖、旧京风华扑面而来。然而卢沟桥一声枪响,北平淹没在战争烟尘中。
书中,作者对老北京的描写细节精确,味道醇厚,所虚构的武侠故事真实可信,阿城先生赞道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
他隐隐有一点儿回家的感觉,虽然北平也不是他的家。可是,他也根本没个家。自从师父一家人一死,他更没家了。但是今天,晒在身上暖乎乎的太阳,一溜溜灰房儿,街边儿的大槐树,洒得满地的落蕊,大院墙头儿上爬出来的蓝蓝白白的喇叭花,一阵阵的蝉鸣,胡同口儿上等客人的那些洋车,板凳上抽着烟袋锅儿晒太阳的老头儿,路边儿的果子摊儿,刚才后头跟着的那几个小子,秃头流鼻涕的小伙计……他觉得心中冒着一股股温暖。
——《巧红》
“天然,别忘了这个日子……不管日本人什么时候给赶走,北平是再也回不来了……这个古都,这种日子,全要完了……一去不返,永远消失,再也没有了……”
——《夕阳无语》
李天然久久无法抬头……侠?还有可能吗……
他木木地坐在那儿,望着窗外的夕阳,抽了支烟,喝完了那壶白干儿,戴上了墨镜,下了酒楼。
西直门大街上的灰土沉下去了,也清静了点儿,没几个人去理会空中传来那几声刺耳的警笛。
黄昏的夕阳,弱弱无力,默默无语。
天边一只孤燕,穿云而去。
——《夕阳无语》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