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A股市场呈现明显分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热门赛道高位回调,而蛰伏四年的创新药板块却迎来强势反弹。
近期A股市场呈现明显分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热门赛道高位回调,而蛰伏四年的创新药板块却迎来强势反弹。
3月27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单日暴涨5.67%,年内涨幅高达26.28%,远超恒生科技指数25.09%的表现;A股创新药指数同样表现亮眼,荣昌生物、迈威生物等个股单日涨幅超10%。
这场迟到的上涨,既是市场情绪回暖的短期映射,更是行业基本面逆转与长期逻辑兑现的必然结果。
短期催化: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共振
创新药板块的此轮爆发,直接导火索源于多重利好的密集释放。
一方面,国产创新药出海捷报频传。2025年以来,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比重高达50%,显著提升行业信心。例如,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达成多特异性抗体合作,默沙东以最高17.7亿美元收购恒瑞医药的小分子药物项目,均印证国际巨头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可。
另一方面,医保政策边际改善,2024年底大批创新药纳入医保后,2025年开始进入放量周期,叠加商业保险支付能力提升,为企业业绩增长打开想象空间。
此外,技术进步成为关键推手。AI辅助药物研发大幅缩短周期、降低成本,ADC、双抗、CAR-T等前沿疗法逐渐成熟。以信达生物为例,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1.8%,Non-IFRS利润首次转正,标志着创新药企从“烧钱研发”向“盈利兑现”的关键转折。
市场情绪的回暖也不容忽视,医药主题基金年内平均涨幅超20%,部分产品净值已收复过去三年失地,资金回流加速板块估值修复。
长期逻辑:老龄化与创新升级的黄金赛道
创新药的长期投资价值,根植于三大结构性机遇。
首先,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高发催生刚性需求。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4%,阿尔茨海默病、癌症等领域治疗缺口巨大,创新药通过靶向治疗、基因编辑等技术,正成为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核心手段。
其次,技术革命重塑行业生态。AI制药将研发周期从10年压缩至2~3年,基因疗法、细胞治疗等颠覆性技术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全球创新药规模预计未来五年保持10%以上增速。
2025年美债利率下行预期下,创新药企融资环境显著改善。机构预测,2025年三分之一创新药企业将实现盈利,2027年行业整体步入成熟期,边际增量资金将持续涌入。
为此我也拉了一下投资医药板块的ETF,贴到下面了,共计66只。
从今年的涨幅看,港股医药优于A股医药;创新药板块优于其他医药板块。
尽管创新药板块涨了不少,从估值再看看: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E百分位为0.36%;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PE百分位为11.62%;
恒生沪港深创新药精选50指数,PE百分位为13.02%;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PE百分位为19.86%;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PE百分位为66.92%。
整体看港股创新药估值还是很便宜的。
今天创新药又逆势涨了,后面情况如何,继续观察。
来源:炒基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