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AI 3D模型生成”世界第一,清华姚班大佬要给游戏圈来场革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09:35 1

摘要:从游戏2D美术生产、动画、代码编程、音乐音效、文案和本地化翻译、智能NPC、游戏测试,乃至广告素材制作、客服……游戏公司从研发到发行再到运营,几乎每一个环节,如今都能由AI辅助下实现降本增效。

这几年,AI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已经成了助推游戏圈进步发展的一股重要动力。

从游戏2D美术生产、动画、代码编程、音乐音效、文案和本地化翻译、智能NPC、游戏测试,乃至广告素材制作、客服……游戏公司从研发到发行再到运营,几乎每一个环节,如今都能由AI辅助下实现降本增效。

但迄今为止,游戏研发领域还剩一块硬骨头,没有被AI推倒——那就是3D模型的生成。

尽管不乏有腾讯(混元3D)、英伟达(Edify)、谷歌(DreamFusion)等大厂和多家创业公司在这条赛道上发力研发,但3D模型本身的数据复杂性还是让AI生成的3D模型距离实际在影视动画和游戏行业生产环节应用仍有相当距离。要么AI生成的3D模型结构粗糙难看,且在模型拓扑、展UV阶段需要花费模型师大量进行修改,AI生成模型品质不高、结构错误百出,这也导致,之前很多游戏公司吐槽,“与其用AI生成的3D模型、还不如由模型师人工建模”。

何时才会出现靠谱的 3D 模型生成AI,GameLook以及广大游戏开发者一直在关注。

2024年开始,一家由中国人创立的AI创业公司Meshy.AI迈入了GameLook视野,其在2024年连续多次技术迭代后,最终在3D模型AI生成方向上率先形成了革命性的突破——目前Supercell、SEGA、Snap、FunPlus已成为其客户。

在刚刚结束的2025 GDC大会上,Meshy.AI的创始人胡渊鸣还登上了讲台,面向全球各地的开发者宣布,3D生成模型如今已经相当接近生产预备(Production-Ready),也就是说,3D模型AI生成越来越靠谱了!

在GDC线下展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排起长龙,想要亲自上手尝试Meshy.AI的模型生成效果。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生产级”3D AI模型生成真正被攻破,这将成为全球游戏行业AI技术升级上的又一个重要奇点。而一如上一轮“DeepSeek”时刻一样,这一轮产业变革的原初推动者,极有可能又是一家中国厂商!

黄仁勋都看好,清华学霸创业如何打造“3D生成Top 1”?

在GameLook观察下,受制广大游戏公司对3D模型AI生成信任度还不高,Meshy.AI在国内游戏行业内知名度也同样有限,但在这个AI基础研发的“低垂果实”被采摘殆尽的当下,能够拿出突破性成果的企业必然实力远强于运气。

事实上,早在成立Meshy.AI前,创始人胡渊鸣就已经在创投圈声名鹊起。他本人作为“早慧天才”的代表,经过清华姚班和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训练,成为全球顶级图形学大牛。此前在MIT博士就读期间就曾成立“太极图形”,推出了专注图形学、编译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太极(Taichi)编程语言,并先后获得GGV、红杉数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胡渊鸣2023年接受红杉中国采访

如今的Meshy.AI,总部位于硅谷,其是胡渊鸣在受到生成式AI启发后的第二次创业。这次组建起的公司成员团队,几乎全员都来自英伟达、谷歌、Meta 等知名机构和MIT、哈佛大学等顶级学府,技术班底相当扎实。

当然,创投领域不乏学历光鲜的“天才”、更不缺倒在光鲜亮丽的PPT背后的失败案例。但也有相当多的侧面证据向我们佐证,行业对Meshy.AI目前取得的成果有着高度认可。

比如在2025年初,Meshy.AI团队就受到英伟达邀请,被CEO黄仁勋和副总裁Maggie Liu等多位高层亲自接见。在顶级创投基金a16z发布的2024 AI工具调查里,Meshy.AI作为唯一的3D生成工具上榜。甚至Meshy还相当不客气地把“排名第一的3D生成工具”写在了自己官网最显眼的位置。

在其官网主页的客户名单里,世嘉、Supercell、FunPlus等游戏行业大咖厂商的名字赫然在列。

而Meshy还宣称,有数百万游戏开发者、创作者和3D打印爱好者都曾使用Meshy,累计生成的模型数超过2000万个。我们还能在YouTube上找到不少将Meshy融入Unity开发、UI设计、概念图转模型等环节工作流的教学视频。

不难从中看出,眼下成立不过两年时间的Meshy已经先行斩获了一批创作者的高度信任,并初步形成了生态。尽管此前Meshy没有对外披露过接受融资的状况,但GameLook认为其作为3D生成领域实质性的全球领头羊、实际估值达到或接近独角兽级,恐怕并不是什么难事。

AI生成3D模型,究竟是不是“望山跑死马”?

在Meshy开发者社区中,由各位创作者分享的3D模型案例也向我们力证为何Meshy能受到创作者的青睐。

相比于早期AI 3D模型方案和同时期的其它SOTA(State-of-the-Art)竞品,Meshy的生成3D模型的确在精致度上有相当的飞跃。在不作二次模型修改的情况下,在观感上已经可以与行业中游的3D模型品质齐平,GameLook认为、其生成的模型已经可以一部分替代游戏和动画中不太重要的角色,且Meshy还可以生成贴图、和绑定动画,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GameLook观察下,2024年对是Meshy突飞猛进的一年,2024年2月推出Meshy 2,2024年3月UI出Meshy 3,来到2024年8月推出了Meshy 4,也正是Meshy 4,让GameLook开始感到3D模型AI生成的里程碑的到来。

Meshy表示,“无论是文生 3D 还是图生 3D,现在都能像绿皮车换高铁一样,体验到跨越式的几何质量提升。大力改进的算法加持下,Meshy-4 可以生成极为平整的硬表面,从此告别生成结果坑坑洼洼的问题。此外,几何细节的精度也大大提高,生成模型的细节水平相比先前版本令人刮目相看。”

当头部3A大作不断推动游戏品质基准线,与3D美术相关的研发成本也在水涨船高,AI现阶段确实可以挑战3D角色模型,但客观上上说可能用于NPC、“杂兵”更为合适,对于头部游戏的玩家操作的主要角色,挑战依然很大,但即便用途受限,依然能大幅降低游戏公司的研发成本。

在今年的GDC上,米哈游《崩坏星穹铁道》项目团队在分享中称,目前游戏中一名角色的建模面数达到4万个面、而面部分配了1万面。而按照行业标准,如《最后生还者》这类顶级3A,对一名主要角色的建模,前后历经雕刻、拓扑、纹理、绑骨蒙皮等各个阶段,精细到面孔上每一根汗毛的手工制作,工期可达上月时间,单个角色模型人工成本动辄以万美元为单位计算,且角色除了游戏测试外、游戏商业模式还存在换皮肤的需求,投入人力物力更为庞大,在竞技游戏中,一个3D英雄角色研发周期动辄三个月以上。

假如有朝一日,3D模型生成能在游戏实际生产中走向广泛应用,那么它或许能够成为真正打破 效率-成本-品质这个“不可能三角”的关键变量。

AI辅助下,一名策划能够在概念阶段离开美术的辅助,充分预演自己想要的游戏世界和角色,而对2D概念美术师和3D模型师来说,也同样可以依靠AI提前预演;在美术生产阶段,AI无疑也能带来大幅加速;甚至通过UGC等新的形式,具备“无限内容产出”能力AI还有希望让元宇宙彻底诞生。从研发到体验,整个游戏体系都有被AI颠覆的潜力。

而3D AI生成真正达到“Production Ready”,是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无论是胡渊鸣自身还是Meshy对外的宣发,都相当谨慎地表示目前距离可实际投产甚至“开箱即用”的这一目标尚有距离。

要知道“一眼惊艳”,远不是3D生成的终点。一个完整的3D模型中包含的数据类型极为复杂。看似同样的外观轮廓之下,顶点法线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决定了模型体素所需占用的计算资源,进而连带影响游戏的性能优化。

后续动画师对模型进行处理时的效果和工作量,又和骨骼、蒙皮权重的设置息息相关。如果任何一个环节需要大量人工介入,那么3D AI模型在实际管线中的可行都会大打折扣。还有贴图绘制、多LOD下的模型数据等等,都决定了模型最终的实用性。

图源:Blender官网

GameLook在Meshy开发者社区展示的实际模型案例中发现,由Meshy生成的AI模型面数普遍高达十万面以上,这决定了Meshy生成的3D资产可能更适合不需实时渲染的影视类场景,而对于性能资源比金子还珍贵的游戏开发者来说太过“奢侈”。

30万面的3D模型

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的Meshy已经比同行走得更远。经过两年时间的迭代,Meshy已经更新到第五个大版本。它目前拥有的能力除了能够涵盖文本转3D、图像转3D这些“常规”能力外,更能完成文字到纹理的生成,并将其直接应用在生成的3D模型中。包括模型动画,也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最新的Meshy–5前瞻里,Meshy展示了其生成高品质贴图的能力,可以为3D白模快速套上外皮的同时,保证在各种角度的光照下都能有出色观感。不难想象,至少在项目前期的预览阶段,开发者如今已经可以活用Meshy来低成本地快速搭建项目原型,这就已经让它在可用性上迈出重要一步。

Meshy-5前瞻

站在行业观察者的立场,GameLook当然也热切期待Meshy通过未来的持续版本迭代,真正从“实验”走向“实际生产”的那一天。如今不少企业对Meshy的看好和入局,已经向我们提前预演那一场可能不久后就会到来的、席卷全球游戏行业的变革风暴。

商用3D AI前景预想:发扬光大,或是被弯道超车

从官网信息来看,目前Meshy已经进入较大规模的商用化阶段。采用月费套餐和信用点结合的商业化模式,在允许免费试用的同时、最高级别的“无限流量”套餐也仅需每月698元人民币,起步价相当亲民,当然还有定制需求的报价。Meshy已经走在不断接受市场检验、在用户反馈中持续进化的步调之上,为未来的爆发酝酿动能。

但目前的发展态势虽好,摆在Meshy前方的仍有一个极大的变量——瞬息万变的AI大爆炸时期里,是否会出现超乎传统的视觉图形方案?

比如此前谷歌和特拉维夫大学曾联手推出GameNGen,直接采用了“伪3D”的渲染方案,完全使用扩散模型,以2D像素的形式重现了3D的《毁灭战士》游戏。

GameNGen

而微软近期推出的MUSE大模型也采用了类似方案,通过AI生成的图片序列帧,取代了3D建模的渲染,而同样可以实现使用外部手柄输入操作的效果。

MUSE

包括OpenAI在推出AI生成动画模型Sora时,也曾表示Sora并非简单的视频生成模型,而是基于生成式AI建构万物物理模型的方式.

假如这种全新视觉方案最终能够在成本、可用性和商业化方面展示出优越性,那么无异于是对基于3D模型引擎渲染的传统“降维打击”,让包括Meshy在内的一系列厂商重新面临路线考验。

而这样一个新奇点或许不久后就会出现、或许要以年为单位等待,甚至也可能永远不会到来。而等到真正成真的那一天,我们的游戏行业或许已经做好了全面渐进转型的准备,又或许不得不面对充满血与泪的产业结构性变革“硬着陆”。

不断航向未知,持续拿出颠覆性的成果,最终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这或许就是科技的魅力本源。而诸如Meshy.AI这样的AI新势力,已经拿到了通向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来源:GameLoo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