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代!国产AI芯片龙头,披露现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1:27 1

摘要:2025年8月27日,上海沐曦股份回复科创板IPO问询函,这份文件像一扇窗,让外界窥见国产AI芯片行业的真实图景。

2025年8月27日,上海沐曦股份回复科创板IPO问询函,这份文件像一扇窗,让外界窥见国产AI芯片行业的真实图景。

作为国内GPU领域的新锐力量,沐曦的发展轨迹折射出整个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9年国内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34万亿元,而GPU在其中占比持续攀升,2024年已达69.9%。

但市场主导权仍在国际巨头手中,2024年英伟达以66%市占率领跑,华为海思以23%紧随其后,沐曦等企业市占率约1%。

沐曦的产品布局颇具针对性,主力产品曦云C系列对标英伟达A100,部分场景下核心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其在数据中心加速芯片市场出货量破万,成为少数能与国际厂商同台竞技的国内企业。

不过客观看,国内厂商整体算力水平仍处于英伟达A100阶段,仅少数通过先进封装技术缩小与H100的差距。

英伟达中国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26.42%降至2024年的13.11%,其专为中国设计的H20系列虽恢复销售,但市场需求缺口依然巨大。

IDC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加速芯片出货量超270万张,剔除H20库存后,供需矛盾突出。这为国产芯片创造了窗口期。

Bernstein Research预测,2027年本土供应商市场份额将升至55%。

沐曦的应对策略很清晰,客户群体与境外龙头错位,主攻国家算力平台、运营商等领域;产品性能上,C500/C600系列单卡算力超H20,且显存容量更具优势。

这种差异化竞争,让其在政策变动中找到了生存空间。

首当其冲的是性价比差距,国际巨头在技术积累、规模效应上的优势,形成了高性价比壁垒。

其次是客户准入门槛,互联网企业对产品稳定性要求严苛,国产芯片导入周期长,尤其在训练场景需大规模集群测试,耗时耗力。

软件生态更是痛点,英伟达CUDA开发者超百万,而沐曦MXMACA软件栈注册用户刚过1.5万。

尽管其软件栈兼容CUDA生态,但生态培育是长期工程,短期内难以改变劣势。

供应链稳定性也困扰着客户,这使得部分企业在采购时持观望态度。

沐曦的挑战:亏损与追赶中的突围尝试沐曦的财务数据反映了行业共性难题。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7.77亿、8.71亿、14.09亿元,持续亏损主因是研发投入高企,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48亿、6.99亿、9.01亿元,而收入规模尚小。

不过剔除股份支付等因素后,2024年亏损已呈现收窄趋势,公司预计2026年扭亏为盈。

技术追赶上,沐曦的下一代产品布局值得关注。

C600系列支持FP8精度,预计2025年底风险量产;C700系列瞄准H100,支持FP4精度,2025年4月已立项。

这些产品采用国产供应链,从设计到封装实现自主可控,若能顺利落地,将缩小与国际巨头的代际差距。

行业未来:在挑战中孕育的黄金时代沐曦的发展轨迹,是国产AI芯片行业的缩影。

尽管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驱动下,国产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沐曦在手订单11.4亿元,产品应用于10余个智算集群,万卡集群正在研发推进,这些都是行业进步的印证。

不过挑战依然严峻,如何突破制程工艺限制,如何加速软件生态建设,如何在互联网等高端市场实现突破,都是摆在沐曦及同行面前的课题。

但毫无疑问,中国AI芯片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当技术积累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国产GPU终将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从沐曦的IPO进程看,国产AI芯片企业正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加速奔跑。

这条路充满坎坷,但每一步前进,都在为中国算力自主可控添砖加瓦。

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更多像沐曦这样的企业,在AI芯片的赛道上,与国际巨头展开真正的实力较量。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