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全道学王阳心,今天咱们聊聊一个人人都会用,但未必了解它历史的东西——筷子!
大家好,我是全道学王阳心,今天咱们聊聊一个人人都会用,但未必了解它历史的东西——筷子!
每天吃饭离不开筷子,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最开始是怎么发现这玩意儿好用的?是无心插柳,还是刻意发明?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筷子是怎么一步步成为华人餐桌上的必备神器的!
🍴 筷子的起源:一开始根本不是用来吃饭的?
说起筷子,它的历史可不短,最早能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朝!但你可能想不到,筷子一开始根本不是拿来吃饭的!
据说,早期的人类做饭都是用大锅煮食物,尤其是中国古代流行的“鼎”(一种三条腿的大锅),里面烧得滚烫,直接用手抓?那不是找烫嘛!所以呢,聪明的祖先们就顺手拿了几根树枝当工具,夹起锅里的肉块,省得烫到手。
简单总结:最开始的筷子,纯粹是为了避免烫伤的“临时工具”!
📜 从“临时工具”到“吃饭神器”,筷子怎么上位的?
筷子能从锅铲、夹菜工具,逐渐升级为人人吃饭离不开的神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商周时期:筷子开始被当作餐具
商朝和周朝的人还是习惯用手抓饭吃,但贵族们发现,筷子不仅可以从锅里夹菜,还能优雅地送食物入口,既干净又有风度。
于是,筷子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餐桌必备品,那时候,它的名字叫“箸”(zhù)。但普通老百姓还没有普及,大多数人该抓饭的还是抓饭。
2️⃣ 秦汉时期:筷子走向大众
到了秦汉时期,铁器发展了,炊具也变得更加先进,炒菜开始流行。而炒菜的时候,筷子简直不要太顺手!比起勺子,筷子可以精准地夹菜,还能翻炒、搅拌,一举多得。
再加上这时候儒家文化崛起,讲究吃饭礼仪,用筷子吃饭看起来更“文明”,所以筷子慢慢地普及到普通百姓家。
3️⃣ 唐宋以后:筷子彻底统治华人餐桌
到了唐宋时期,筷子已经完全取代了手抓饭,成了华人世界的主流餐具。更厉害的是,筷子的材质也从最初的木头,发展出了竹子、骨头、象牙、银筷等各种版本,连皇家用的筷子都是讲究得不得了!
唐朝诗人杜甫还写过:“寒日短刀敲冻粟,冻馍分片箸加餐。”这里的“箸”指的就是筷子,说明那时候筷子已经普及到老百姓家了!
🧐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发明了筷子?
有人可能会问,欧洲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抓饭,为什么筷子偏偏流行在中国?
其实,这跟中国古代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中国人喜欢切小块再吃:
西方人吃肉,喜欢整块端上来,用刀叉切。
但中国人做饭,讲究**“入口即食”**,切好端上桌,筷子刚好适合夹小块食物。
中国菜的烹饪方式离不开筷子:
煎、炒、炸、炖,各种做法都需要翻搅,而筷子比刀叉更灵活,简直是天然搭配!
文化影响:
儒家文化讲究温良恭俭让,而筷子吃饭比刀叉看起来更温和、更符合礼仪。
所以,筷子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慢慢成了最符合生活习惯的餐具!
🔍 筷子的小讲究,你都知道吗?
❌ 这些筷子禁忌,别犯!
虽然筷子很普通,但其实用筷子也有不少讲究,尤其是在老一辈人眼里,有些行为是大忌:
🚫 不能用筷子敲碗:老一辈认为“乞丐才敲碗”,吃饭别敲碗,不然长辈要念叨你。
🚫 不能把筷子插在饭里:这样很像香插在香炉里,不吉利,尤其是在家里或者祭祖的时候要注意。
🚫 不能用筷子“指人”:吃饭时拿筷子对着别人指来指去,这可是大不敬的行为,容易让人觉得你没礼貌。
📢 结语:小小筷子,大有来头!
怎么样,今天这一课是不是让你对筷子刮目相看?这东西看似普通,实际上历史悠久,而且能从商朝一路流传到现在,真是厉害!
下次吃饭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两根小棍子,可是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啊!
来源:雪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