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军鹏,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他以扎实的野外构造分析为基础,联合室内多学科综合分析手段,在揭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早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模式、早期板块构造体制启动时限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取得一系列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在GSA Bullet
王军鹏,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他以扎实的野外构造分析为基础,联合室内多学科综合分析手段,在揭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早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模式、早期板块构造体制启动时限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取得一系列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在GSA Bulletin、Tectonophysics、Lithos、Precambrian Research等地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总被引频次为300余次,相关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王军鹏担任《地球科学学刊》青年编委以及Earth-Science Reviews客座主编。自2017年参与《地球科学学刊》的审稿工作,具有求真务实、踏实、严谨、刻苦的工作作风,以及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于2022年1月应邀担任《地球科学学刊》的青年编委,积极参与期刊的初审、派审和审稿工作。
作为优秀审稿人,突出表现如下:
(1)对于编辑部初审并查重后分配的稿件,通常都能在一周内完成初审和邀请审稿人的工作。评审邀请响应及时,初审处理周期平均3天,审稿周期平均12天。他能很好地把握其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依靠自身的科研能力和较好的论文写作能力对稿件进行高质量审阅,给出的审稿意见既能从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进行整体评价,也能够从细节上给予指导,并针对文章的不足提出详细且高质量的修改意见,使作者在修改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2)关心期刊的发展,能从自身的海外学习和期刊审稿经历出发,对办刊方针政策和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为期刊发展建言献策。例如,在2022年的期刊编委会议上,就期刊审稿过程与国际地学权威期刊在审稿流程的差距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努力为期刊建设建言献策。
(3)筹约优秀的稿件,并积极为期刊做宣传。将自己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贡献到《地球科学学刊》,助推期刊的稿件质量提升。同时借助国内外会议的机会积极为期刊宣传并组稿。例如,2019年依托“Constraints on Archean Tectonic Style”国际学术研讨会适机宣传期刊,并邀请国外参会专家积极给期刊投稿。
王军鹏为推动期刊质量建设,提高办刊水平积极努力、尽心尽责。因表现突出,连续3年被评选为《地球科学学刊》优秀审稿人。
来源:科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