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陆良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载体,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融入司法改革实践,通过打造“代表委员联络”小程序实现“指尖监督”、开展青少年法治夏令营活动播撒法治种子、创新“家和齐心”调解机制化解乡邻矛盾,走出一条“吸纳民意、凝聚共识、创新治理”的司法新路径。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金点子”如何转化为法院创新实践助力基层善治的“金钥匙”?陆良县人民法院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陆良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载体,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融入司法改革实践,通过打造“代表委员联络”小程序实现“指尖监督”、开展青少年法治夏令营活动播撒法治种子、创新“家和齐心”调解机制化解乡邻矛盾,走出一条“吸纳民意、凝聚共识、创新治理”的司法新路径。
法治夏令营。
深耕基层 法治力量沉下去,治理效能提上来
“以前处理矛盾纠纷全凭经验,如今我明白了,调解必须依法依规,才能真正让群众信服。”“这场培训太及时了!法官讲的内容都是农村常遇到的难题,不仅方法实用,也让我们的工作底气更足了。”7月4日,陆良法院开展的“送法上门”培训活动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这正是该院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务实回应和生动实践。
今年陆良县两会期间,县人大代表刘志国提出“农村山区法律需求迫切,亟需法院强化普法下沉力度”的建议;政协小百户镇代表团也提交了“以法治赋能基层组织,提升源头矛盾化解能力”的提案。
收到建议提案后,陆良法院迅速响应,深入调研基层需求,于7月4日主动邀请提出建议提案的代表委员进行面对面座谈,围绕偏远山区精准普法、服务基层治理等内容展开研讨,并据此策划了面向村(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员等基层治理骨干的专题普法培训。
从典型案例剖析到法律依据解读、从高发矛盾纠纷类型到化解技巧指导、从法律适用要点到风险防控策略,培训内容层层递进、注重实效,力求实现“化解一案、治理一片”的辐射效果。参训的县人大代表黎兵感慨:“陆良法院真正把代表委员的‘金点子’放在心上、落在实处,这样的培训为乡村善治筑牢了法治基石。”
为精准掌握辖区矛盾纠纷态势,陆良法院以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治理,自主研发矛盾纠纷统计分析系统,动态监测村(社区)高发矛盾纠纷类型,形成专题分析报告定期推送至党委、政府及村(社区),力争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在陆良,法官不再是“坐堂问案”,更是“上门解题”。陆良法院积极融入“党委总揽、政法委协调、政府支持、社会联动”基层治理体系,打好“街头(乡村集市)送法+村(社区)说法+入户释法解纷”组合拳,深入村寨、校园、企业宣讲法治知识,对基层调解组织未能调和的矛盾纠纷,组织工作人员直接前往当事人家中“一对一”解决,引导村民理性对待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过纠纷“终端”与基层治理“前端”无缝衔接,陆良法院逐步构建起“法官专业指导、调解员主力化解、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从“碎片化应对”向“系统化治理”转变。数据显示,今年截至8月底,陆良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民商纠纷4299件、成功调解1397件,协议完成司法确认1076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省人大代表王洪斌表示:“从代表委员建言到司法实践落地、从普法培训到智能平台建设,陆良法院始终自觉接受监督,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将法治触角延伸至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为乡村振兴构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护苗成长 法治夏令营播撒法治种子
“通过这次法治夏令营的沉浸式体验,我们完成了从旁观者到信仰者,再到捍卫者的蜕变。我们将携手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治夏令营学员小艺郑重地写下了这句话。
未成年人保护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陆良法院在中小学校试点建立“护苗”工作站,开发集法官在线普法、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互动软件,实现校园普法“云上走”,将法治教育延伸至虚拟空间,广泛覆盖未成年人群体。
此外,陆良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家事涉未”审判模式,设置“家和齐心”特色调解室,推行涉未刑事、民事案件“二合一”归口审理机制,组建由1名法官、1名书记员、1名调解员及妇联、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参与的“1+1+1+N”家事专业调解审判团队,以柔性司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陆良法院还联合关工委、团县委、妇联等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和“心岸”心理咨询室,并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署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委托服务协议等,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自2022年起,陆良法院利用暑假组织开展法治夏令营活动,参训学员超400人次。法治夏令营采取启发式、游戏式、参与式、实践式教学模式,让营员全流程参与安检、法律文书撰写、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塑造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培养其法治思维。
“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法治夏令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青少年在真实司法场景中提高学法用法兴趣,将法治知识内化为法治意识、涵养为法治精神,让法治种子在更多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数字赋能 “指尖监督”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为畅通监督渠道、深化司法公开,陆良法院以数字赋能打造“云端”监督体系,自主研发“代表委员联络”小程序,实现代表委员“指尖监督”审判执行工作。线下则创新开展“百名代表委员进法院”“千名学生法治体验”“万名市民参与庭审观摩”等活动,邀请代表委员沉浸式了解法院在推动审判体系现代化、赋能乡村治理、促进司法为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凝聚司法改革共识。
为确保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落地生根,陆良法院建立“双向闭环”办理机制,即构建“党组专题研究—问题精准研判—部门牵头领办—实时反馈进展”工作闭环和“办前沟通、办中交流、办后回访”服务闭环,实现意见建议“一对一”精准对接、“实打实”成效转化,以制度保障代表委员依法履职,将人大、政协监督嵌入司法服务全链条。
“指尖监督搭桥梁,司法创新应民需。”省人大代表朱斌红表示,陆良法院以“云端”平台延伸监督触角,以代表委员建言为镜鉴,既架起法院、群众与代表委员的“连心桥”,也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融入日常,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区鸿雁 张钰捷 文/图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