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加剧,是时候聊聊下阶段配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11:21 1

摘要:尤其是年初Deepseek带来的中国科技股行情,在恒生科技和A股科技股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时间很快,转眼一季度即将结束,也是时候聊聊各类资产、策略。

先聊聊股票,一季度中国资产整体还是比较强的。

尤其是年初Deepseek带来的中国科技股行情,在恒生科技和A股科技股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wind

具体逻辑我们在2月做过一次直播,包括在“16号内参”里详细分析过。

当前Ai在国内的行情,也仅仅是在爆发初期,这会是一个1-2年的长期机会。

如老南最近就自己公司Ai训练的问题,请教了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发现几乎全行业都在加班,约聊动不动就约到晚上10点后。

当然,当前Ai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多模态识别上,影响一些非结构化信息的准确性。但相信这个困难不会太长久。

不过从短期而言,这个行业当下也面临一定的分化。

一方面,部分Ai相关的概念股,明显和Ai关系不大,纯粹属于被炒作,且估值奇贵无比,这种肯定是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

另一方面,一些的确Ai高度相关的股票,也存在分化。

如阿里、腾讯的最新财报,看得出猛砸钱上算力,体现出资本开支增大,现金流入减少,这些最终体现在业绩上,还需要时间,但方向没有问题,且估值也在合理偏低的位置。

反倒是一些算力硬件相关的公司,倒会直接受惠于巨头门的资本支出,不过各家公司估值也会制约分化的程度。

但无论如何,这波如果出现了分化,甚至一些优质个股过度调整,那会是非常好的倒车上车机会。

从投资策略而言,我去年底以来,一直建议ETF不是最好的选择,主观类产品,特别是小票私募量化指增,今年都会相对ETF有明显超额。

目前看,今年普通股票型公募、混合公募的均值,是显著跑赢几个宽指的,略微跑输2000。

只要小票私募量化指增,老南自己配的FOF,今年的收益也非常爽了。

02

这里也提下美股,相信看过我们《2025年如何理财》都记得,我去年底就提过,美股别追高了,25年出现个10%-15%的回撤很轻松。

然后这才一季度,纳指就触到了15%的回撤。

对于美股当下的逻辑非常清晰,即,如果你认为美国不会衰退,在建国的带领下WIN WIN WIN,那当下美股已经调整到位了。

但如果你认为美国这次衰退难以避免,那当下的回撤只是开胃菜,往后还有15%+的下跌空间。

如果你问老南,按照我的风格,这会肯定不敢动手,毕竟建国同志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没必要去赌不衰退,毕竟这个估值下,去抄美股性价比太低了,潜在风险太高了。

更详细的逻辑参见我们之前写的《美股暴跌,嗅到了什么》。

这里也插播下黄金,黄金这轮超级行情的逻辑,也基于美国。如果你认为美元信用很快要崩,那黄金还有很大涨幅;如果相反,那这会黄金不便宜了。

其实有兴趣的,可以搜下“海湖庄园协议”,我是觉得存在一定概率的,尤其最近建国对盟友罕见的猛施压,当真只是为了收点关税?

核心还是美元贬值(修复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政府债务重组(盟友分担安全支出、买100年期永续债)。

如果你相信建国真会这么干,那黄金向上空间还不小。

03

至于债券,我们去年底也提到了债券回调的风险,以及对今年债券收益下调的预期。

然后今年债券的回调如约而至,中长期债基出现了0.88%的均值回撤:

图片来源:wind

具体我们前阵子也写了《债基、银行理财下跌,你该怎么办》。

那作为投资人应该怎么办?其实和22年底那波一样:

如果你买的是中短期银行理财,那可以忽略这事,对你影响可忽略不计,无非出现一些万分之几级别的短期回调。

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中长期的纯债债基,且计划长期持有(至少1年以上),那就继续持有吧,也别为这种波动就做择时,你不具备这种能力。如果你计划购买债基,这轮回调是参与的好机会。

但是,如果你有笔资金,半年后就要用,现在再买中长期纯债基,就不建议了,毕竟持有期太短,一旦遇到回撤,收益来不及覆盖,有可能出现亏损。

至于老南自己,这几年早就不碰债基了,基本都通过一些保守型的套利私募FOF,或者一些稳健型的私募量化FOF,一些优质的低波动FOF去配置。

不过从目前债券数据看,从基本面而言已经回撤到位,10年在1.8%-2%之间, 是合理的。无非情绪面不好判断。

总之,今年市场是有风险和机会共存,而且方差会特别大,即业绩好的、好的不得了,业绩差的、差的不得了。

也因此适度的分散,尤其是产品的配置,尤其重要,特别是要防范黑天鹅,今年不会少。

对了,4月大家要注意身体,人多的公共场合,口罩要戴起来了。

来源:拾榴询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