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旅游大观:直面市场的冷与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09:03 2

摘要:7月以来,美团App首页“酒店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长48%,“机票”搜索量同比增长99%,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显示,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相较去年增长28.3%。

暑期旅游不旺了?

7月以来,美团App首页“酒店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长48%,“机票”搜索量同比增长99%,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显示,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相较去年增长28.3%。

但与此同时,旅榜文旅研究院调查发现,今年暑期全国各大旅行社的游客咨询量、组接团量、利润率均比去年有所下滑,尤其是组接团量比去年下跌近50%。

可见,局部的繁荣固然存在,但这并不能反映行业的整体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茶旅这门生意还好做吗?

大考下

旅游业的变与不变

NEWS

今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23.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且暑期台风频发,旅游业遭受一定影响。同时,旅游业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内部市场来看,5月出台的史上最严“禁酒令”余波未平;7月,受外卖战影响,餐饮的利润空间再次被挤压;8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等五家涉旅平台企业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表明,今年暑期旅游是不平静的。

受经济下行影响,许多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如以往。观察者网披露,15家文旅企业预计合计亏损约40亿元。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报数据也显示,暑期第一周中国酒店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降8%,主因是入住率下滑。高星级酒店更是开始扎堆摆摊。

“说茶”与行业专家交流发现,今年7月全国各地目的地型度假订单量实际表现不及预期。直至7月底至8月初,多地才开始出现明显的订单增长趋势,这在客观上缩短了旅游市场的传统旺季周期。

受多重因素影响,行业整体面临一定压力。但从局部观察,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真正具备旅游消费能力的群体依然广泛存在,尤其是网红景区甚至出现客流量不减反增的情况。

9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的消息称,今年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呈现出大众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的特征。新场景新业态丰富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文旅消费再创新高。

南开大学旅游管理硕士业界导师、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副秘书长、厦门大学规划院文旅研发中心主任姜庆表示,当前旅游市场人潮涌动,本质上反映的是大众旅游的特征——人次规模大但人均消费低。与之相对的是,精英旅游(面向高净值人群)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其旅游消费能力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人次的增长与人均消费的缓慢提升形成反差。

尽管整体市场面临挑战,高端旅游产品的供给仍在持续增长,许多精品酒店、民宿不断规划设计并筹备开业,部分高端住宿甚至定价高达每晚数万元仍有市场。这表明,只要旅游产品足够优质、独特且个性化,国内仍有稳定的高端消费群体。

作为文旅部健康旅游行业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姜庆指出,现阶段的茶旅市场,尤须加强与两大新风口融合发展。

健康旅游

健康旅游可细分为康养旅游和医疗旅游。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文旅部健康旅游行业标准陆续编制出台中,未来,健康旅游区、健康旅游饭店、健康旅游管理师与茶旅的融合,必将迎来一个小高潮。

智慧旅游

当前AR、VR、MR等相关项目层出不穷。例如,今年五一期间天津开园的七里海生态数字博物馆就颇具代表性,其推出后,九寨沟、兵马俑博物馆等多地都计划引入类似项目;各地针对年轻人喜好开发的智慧旅游项目层出不穷,这也给茶旅业者提供了智慧茶旅新产品的丰富想象空间。

2025暑期

茶旅发展一览

NEWS

聚焦茶旅领域,作为旅游市场的一隅,其同样呈现出韧性。

6月-8月,湖南安化累计接待游客4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综合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18%。福建武夷山印象大红袍8月单月演出95场,接待观众近17.4万人,创下自2010年开演以来的历史新高。8月以来,浙江杭州日均客流超15万人次,亲子游、学生游成为今年暑期游的主力人群。这些茶产区的旅游数据向好,一定程度上表明,茶旅市场正在升温。

前有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农文旅融合,鼓励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后有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计划2025年底建成35条省级茶旅精品线路,重点打造“茶园+创意加工”“茶园+主题民宿”等融合业态。暑期期间政府层面对茶旅的支持,无疑促进其发展。

△(图片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从《非遗里的中国》中国茶特别节目,串联六大茶类非遗技艺,打造“非遗茶旅”主题线路;全国首条【茶文化+西藏旅行+生态保护】最美茶旅景观大道,串联起跨区域茶旅资源,拓展茶旅辐射范围;再到福建泉州文旅组织在华祥苑茶庄园开展山水实景秀&茶园音乐会、云南景迈山推出研学项目等。茶旅产品向体验式、场景化转型,从传统观光向深度参与转变。

未来主题性产品需具备明确的定位。若仅提供住宿而缺乏主题特色,客人的选择空间及体验的深度与形式都会较为单一。中国旅游协会文旅投资分会理事、杭州民宿协会发起机构副会长、借宿文旅平台联合创始人CEO李政羲表示,茶作为中国广泛分布的农业品类,虽各地均可发展,但更适合在核心茶产区落地茶旅项目。非茶产区若盲目跟风,易因缺乏地域特色而难以形成竞争力——例如绿茶虽在多地可产,但同质化严重会削弱独特性。

双节将至

茶旅应如何谋求发展

NEWS

从暑期茶旅形式可知,行业普遍意识到需摆脱传统模式,转向挖掘茶文化体验以延伸产业链价值的方式。眼下,“双节”将至,茶旅应如何发展?

现阶段,旅游市场呈现出客单价与客单量双降、出行人次增加但整体消费力下降的共性趋势。不过,刚需市场依然存在,核心仍是家庭类旅居需求,尤其是家庭出游的必要性较强。李政羲指出,从产品布局角度,聚焦家庭市场更为稳妥。营销层面则需强化自我推广能力,通过自播、小红书及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营销。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导致大众对茶旅行业产生误判,人们容易关注到大众旅游市场中“口粮茶”“送礼茶”销量下滑、茶叶店经营遇冷等现象,却忽视精英旅游领域的增长活力。姜庆调研发现,高端民宿、精品酒店正将茶室、茶亭、茶社作为标配设施,其核心逻辑在于匹配高消费人群对优质茶产品的需求——这类产品本身利润空间较高,与高端住宿场景形成天然契合。例如,部分民宿不仅提供品茶体验,还通过四季茶仓、定制茶餐等增值服务,深度绑定目标客群。

相较于追求短期网红爆款效应,茶旅更应注重长期性战略。姜庆认为,茶旅发展的关键在于摒弃短期流量思维,专注于产品本身的打磨。唯有提升茶旅产品的品质与体验,才能吸引并留住细分客群,实现基业长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光明日报》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展望未来,茶旅的发展之路虽有挑战,但方向将愈发清晰。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来源:微说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