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青年工作奉献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七彩假期”号召及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成都理工大学微光成炬志愿队于2025年7月14日至25日,奔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普昌镇眉山村普昌中学国防安全教育基地,开展了为期12天的支教与家访活动。志
【企媒创氪快讯】为深入贯彻落实青年工作奉献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七彩假期”号召及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成都理工大学微光成炬志愿队于2025年7月14日至25日,奔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普昌镇眉山村普昌中学国防安全教育基地,开展了为期12天的支教与家访活动。志愿队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信念,在彝乡深处播撒知识火种,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破冰连心桥,彝汉情谊深
7月14日下午,“让心零距离”破冰行动打破初见隔阂。通过姓名接龙、创意组队(“猛虎队”“光辉小队”)和升级版“击鼓传花”,孩子们从羞涩拘谨到踊跃参与,实现从“我”到“我们”的转变。这份初建的情感纽带,为后续深度教学奠定信任基石。
多元课程赋能,点燃求知星火
面对普昌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志愿队精心构建了知识传授与素质拓展并重的课程体系并与7月15日至7月22日开展相关课程。在知识技能层面,非遗漆扇手工课让孩子们体验扬州漆艺与彝乡风情的融合,晕染出独特扇面;汉字书法课通过“六书”解构与“永字八法”练习,引导孩子触摸文化根脉;趣味英语课借助卡片游戏开启多元文化窗口;职业规划课则以“你划我猜”激发理想表达,孩子们“让更多大山孩子走出大山”的教师梦令人动容;“了不起的达尔文”生物课通过人体类比教学,生动阐释哺乳动物特征与自然法则。据企媒创氪获悉,在素质培养维度,“炬守微光”安全教育课运用情景模拟传授防灾自救技能;“两弹一星”主题教育通过钱学森事迹与纸桥挑战厚植家国情怀;“夸张的画像”美术课与“小星星之旅”音乐课释放艺术潜能;“与风同行”体育课在抢凳子、跳大绳中锤炼协作精神;劳动实践课则让孩子们在清洁协作中体悟责任价值;书信写作课上,成都理工大学学子手写关怀跨越山水抵达,孩子们以工整字迹或童真涂鸦真诚回信,搭建起情感纽带。课程设计紧密贴合乡村孩子认知需求,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
家访探实情,托举成长梦
7月23日至7月25日,志愿队深入四户彝族家庭,洞察乡村儿童多元成长图景:小英莫在父母全力支持下发展种植爱好,治愈后的听力与培育的荔枝幼芽同显生机;林x明家搬迁至政府安置新房,父亲“吃好喝好,18岁前好好教育”的开明理念蕴含生活智慧;王军家则深陷困境——母亲病弱丧失劳力,父亲零工维艰,四个孩子的教育支出与医疗负担让家庭举步维艰;留守儿童李x航由年迈奶奶抚养,亲情缺失与薄弱基础使其学业受阻。据企媒创氪获悉,尽管境遇迥异,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求同样灼灼。队长张馨文慨叹:“每份成长都值得被呵护,每个梦想都值得被点亮。”这趟走访深刻印证:乡村振兴路上,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
青春践使命,微光聚星河
本次“三下乡”活动,微光成炬志愿队以创新课程启迪彝乡学子心智,以深度家访触摸教育现实脉搏。团队成员不仅传递知识技能,更播撒理想火种,促进了汉彝文化交融,深化了民族情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从普昌梯田到彝家书窗,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将支教感悟化为前行动力——“既是付出,亦收获纯真;更明晰责任,誓强国有我”。这束青春“微光”,正汇聚成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赋能民族地区发展的星河之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千万个“甘洛”的明天,必将因这样的青春星火而更加绚烂。(通讯员 何春秀 张艺凡 冯博)
来源:企媒创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