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据相关报告指出,约三分之一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三次难以入睡,压力、焦虑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女性入睡困难比例高于男性。那么,压力与焦虑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据相关报告指出,约三分之一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三次难以入睡,压力、焦虑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女性入睡困难比例高于男性。那么,压力与焦虑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
睡眠困扰,压力和焦虑在作祟
从生理机制来说,当面临压力和焦虑时,神经系统会感知到这些情绪信号,从而释放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使身体进入应激状态,就像时刻准备应对危险一样,难以放松入睡。
此外,长期或过度的压力还会使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失衡,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反馈调节。例如,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血清素水平下降,影响睡眠的启动和维持,使人更容易出现失眠、早醒等问题。
为何女性比男性更难入睡?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受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睡眠更容易受到干扰。通常情况下,女性的大脑边缘系统,相对男性更为活跃,更容易引发压力、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睡眠。
另外,女性的激素水平在生命周期中经历显著的波动,这些波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睡眠调节机制。例如,在更年期和围绝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身体会出现潮热、盗汗、心慌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会频繁打断睡眠,导致睡眠中断。
如何获得更好的睡眠?
除上述因素外,睡眠问题还与光照不足、睡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想获得更好的睡眠需要从多方面调整:
NO.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帮助身体建立良好的生物钟。
NO.2 以积极心态应对压力问题
可以与亲朋好友倾诉,或通过运动、呼吸练习、冥想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放松身心。
NO.3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选择合适的床具和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维持连续、稳定的睡眠。
NO.4 保持充足的光照
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为良好的睡眠创造条件。相关研究指出,光生物调节疗法利用特定波长光线来模拟自然光光谱,可对生物机体的昼夜节律、情绪、睡眠产生调控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因光照不足而引起的情绪障碍和睡眠问题。
其他研究也证明,红光作为光生物调节疗法中的常用光源之一,具有较好的穿透性,能够到达皮肤以下较深的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血管等产生调节作用,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信号传递,使血清褪黑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时间和分泌量更加规律和充足,从而更好地启动和维持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并起到抗抑郁作用。
基于光生物调节疗法的MERICAN健康舱,结合多种特定波段,可对全身皮肤产生生物学效应。这种生物学效应有利于促进大脑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激活神经细胞活动,为神经递质的调节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减轻身体的应激反应,舒缓压力与焦虑等不良情绪,使身体更易进入睡眠状态。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促进睡眠,而充足的睡眠也能稳定情绪。在世界睡眠日的今天,让我们共同认识睡眠和情绪健康的关联性和重要性。最后,愿大家都能以平和心态,一夜好眠!
来源: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