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元宵鬼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1:06 1

摘要:绍兴十五年的元宵节,临安城内灯火如昼。街市上人头攒动,各色彩灯高悬,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国子监的学生廉宣仲、孙肖之和卢子明三人结伴出游,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为精巧的花灯发出赞叹。

绍兴十五年的元宵节,临安城内灯火如昼。街市上人头攒动,各色彩灯高悬,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国子监的学生廉宣仲、孙肖之和卢子明三人结伴出游,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为精巧的花灯发出赞叹。

"你们看那座鳌山灯!"孙肖之指着御街中央一座巨大的灯山,上面缀满各色灯笼,形如传说中的巨鳌,"听说今年灯会花费了上万贯钱,连官家都要来观灯呢!"

廉宣仲抬头望去,只见那灯山巍峨壮观,最高处一盏巨大的莲花灯缓缓旋转,洒下五彩光晕。他不由得感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稼轩的词句,今日方知不虚。"

卢子明却有些心不在焉,他拉了拉廉宣仲的袖子,低声道:"宣仲兄,咱们还是往人少处走走。我听斋夫说,近日临安城内不太平,有狐妖作祟..."

"子明兄又来了!"孙肖之大笑,"你整日读那些志怪小说,看什么都像妖魔鬼怪。今日元宵佳节,官民同乐,哪来的什么狐妖?"

廉宣仲也笑道:"子明多虑了。不过人挤人确实无趣,不如我们去西湖边看看,听说那边有富户放了水灯,想必别有一番景致。"

三人于是避开最拥挤的御街,沿着清河坊往西湖方向走去。路上行人渐少,但各家门前都挂着彩灯,将青石板路映得斑驳陆离。夜风拂过,带来远处笙箫之声,夹杂着游人的笑语。

"说来,再过月余就是春闱了。"孙肖之忽然道,"宣仲兄才学过人,必能高中。我与子明恐怕还要再熬三年。"

廉宣仲摇头:"功名自有天定,何必过早忧虑。倒是你们听说了吗?前日礼部传出消息,今科可能要加试策论,专问时务。"

三人边走边聊,不觉已到三更时分。街上游人渐稀,许多店铺开始收拾关门。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时候不早了,咱们回去吧。"卢子明看了看天色,有些不安地说。

正当三人准备转身回监时,忽然听见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那马蹄声不急不缓,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突兀。三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妇人骑着一匹白马,正从街角缓缓而来。

那妇人约莫二十出头,身披绛色斗篷,头戴帷帽,面纱垂至胸前,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她骑马的姿态极为优雅,仿佛是哪家贵妇出游。奇怪的是,这样一位独身妇人,竟在深夜独自骑马闲逛,身边既无仆从,也无护卫。

"这位娘子..."孙肖之向来胆大,上前一步拱手道,"夜深露重,娘子独自一人,可是需要帮助?"

妇人勒住马,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最后停在廉宣仲脸上。廉宣仲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那眼神太过直接,仿佛能穿透人心。

"三位公子可是国子监的学生?"妇人开口,声音清冷如泉。

廉宣仲点头:"正是。不知娘子如何知晓?"

妇人轻笑一声:"看三位的衣着气度便知。奴家姓柳,家住城西。今日元宵,特出来赏灯,不想迷了路。"

卢子明小声道:"城西距此有五六里路,娘子独自骑马..."

"奴家自幼习骑,不碍事的。"柳娘子打断他,又看向廉宣仲,"三位公子可知道附近有什么酒肆还开着?奴家有些口渴。"

孙肖之抢着道:"前面拐角处有家'醉仙楼',通宵营业。不如我们陪娘子去喝一杯?"

廉宣仲觉得不妥,正要劝阻,却见柳娘子已经点头:"如此甚好,有劳三位公子引路。"

就这样,三人带着柳娘子向"醉仙楼"走去。路上,廉宣仲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那匹白马走路竟没有蹄声,而且月光下,马和骑手的影子都模糊不清。他想提醒两位同窗,又怕被柳娘子听见,只好暗自警惕。

"醉仙楼"是间二层小楼,门口挂着盏褪色的红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晃。推门进去,里面冷冷清清,只有柜台后站着个打瞌睡的酒保,角落里坐着两个醉醺醺的客人。

"四位客官里面请。"酒保懒洋洋地招呼道,眼睛却始终半闭着,似乎没睡醒。

四人选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柳娘子解下斗篷,露出里面一身素白衣裙,腰间系着条红色丝绦,格外醒目。她依旧戴着面纱,只露出一双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三位公子要喝什么?"柳娘子问道。

孙肖之豪爽地挥手:"今日有幸结识柳娘子,自然要喝最好的酒!店家,来一坛上好的'梨花春'!"

酒很快上来,四人举杯共饮。廉宣仲注意到,柳娘子喝酒时只是将酒杯举到面纱下,却不见酒水减少。而且她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气,不似寻常脂粉,倒像是...像是寺庙里烧的檀香。

酒过三巡,孙肖之已有些醉意,说话也放肆起来:"柳娘子为何一直戴着面纱?莫非是貌若天仙,怕我们看了神魂颠倒?"

柳娘子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奴家面容丑陋,恐惊了三位公子。"

"娘子说笑了!"孙肖之借着酒劲,竟伸手去揭柳娘子的面纱,"让我等看看..."

"不可!"廉宣仲和卢子明同时出声阻止,却为时已晚。

面纱飘落,露出了一张令三人魂飞魄散的脸——那根本不是活人的面孔!只见那张脸半边完好,肤如凝脂;另半边却已经腐烂,露出森森白骨,蛆虫在空洞的眼眶中蠕动。完好的那半边嘴唇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啊——!"三人同时发出惨叫,孙肖之更是直接从凳子上跌坐在地。

"三位公子怎么了?"柳娘子——或者说那鬼物——用依旧清冷的声音问道,同时缓缓拾起面纱重新戴上。

廉宣仲强忍恐惧,颤抖着指向她:"你...你的脸..."

"我的脸?"柳娘子轻笑,"三位公子喝醉了吧?我的脸不是一直这样吗?"

卢子明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孙肖之则连滚带爬地向门口逃去。廉宣仲鼓起勇气,大声呼喊酒保:"店家!快来人!有鬼!"

酒保慢悠悠地走过来,揉了揉眼睛:"客官何事喧哗?"

"她...她..."廉宣仲指着柳娘子,却见酒保一脸茫然。

"客官说什么呢?您三位从进来就一直自言自语,哪来的第四个人?"酒保疑惑道。

廉宣仲如坠冰窟,转头再看,柳娘子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她的酒杯还放在桌上,里面的酒纹丝未动。

"快走!"他拉起瘫软的卢子明,拽着还在发愣的孙肖之冲出酒肆。

三人一路狂奔,直到看见国子监的大门才停下。守夜的斋夫见他们面色惨白、气喘吁吁,忙问出了何事。三人语无伦次地将经过说了一遍,斋夫听完,脸色大变。

"你们说的'醉仙楼',是不是在旧巷拐角,门口有盏红灯笼?"

三人连连点头。

斋夫倒吸一口冷气:"那酒肆二十年前就关门了!原主人姓柳,他女儿新婚不久,丈夫就战死沙场。那女子在元宵夜穿着嫁衣,在酒肆二楼自缢身亡...后来就常有人说在元宵夜看到个骑马的白衣女子..."

三人闻言,面面相觑,这才明白他们遇到了什么。孙肖之更是直接晕了过去。

次日一早,三人带着斋夫重返旧地,只见那处只剩下一座破败的二层小楼,门窗歪斜,屋顶塌了半边。门前确实有根腐朽的木杆,上面挂着盏褪色破碎的红灯笼,在晨风中轻轻摇晃...

从那以后,每年元宵节,国子监都会严令学生不得夜游。而廉宣仲三人,更是再也不敢在深夜外出。只是偶尔在梦中,廉宣仲还会看见那个戴着面纱的柳娘子,用那双能穿透人心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他...

来源:故事大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