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开国少将刚离休就受冷落,在会议上笑称:我们离休的是小王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00:25 3

摘要:1975年,李迎希少将退休了,他是个直爽的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看不惯的事当场就说,从不藏着掖着。李迎希特别喜欢吃鳖和鳝鱼,那年军区单位从部队的一个农场调来了一些鳖。结果,在分配鳖的时候,李迎希觉得做得不合适。

1975年,李迎希少将退休了,他是个直爽的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看不惯的事当场就说,从不藏着掖着。李迎希特别喜欢吃鳖和鳝鱼,那年军区单位从部队的一个农场调来了一些鳖。结果,在分配鳖的时候,李迎希觉得做得不合适。

他心里很不高兴,于是在大会上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李迎希这种直来直去的个性,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都能看得出来。他是个心胸开阔、不拐弯抹角的人。

1902年4月17日,河南商城县吴河乡,一个瘦弱的婴儿诞生了。父母为他取名李迎希。为庆祝孩子的到来,父亲宰了家里的一只母鸡,另一只则留着下蛋。家境贫困,李迎希早年上了三年私塾,但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辍学放牛,后来跟着父母种地。虽然如此他依然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偷偷去学堂偷听课,并立下誓言要让弟弟接受教育。

24岁那年李迎希在城里得知了北伐、黄埔军校等革命潮流,也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他加入了当地的农协会,与地主斗争,争取农民权益。农协会不仅白天干活,晚上办夜校,李迎希在这样的氛围中迅速成长,并积极带领群众组建游击队,反抗压迫。

1927年,社会动荡,李迎希与游击队与来搜捕的军警展开激烈对抗,捍卫家园。土豪劣绅复仇,把怒火撒向李迎希的家人,将他的父母和弟弟残忍杀害。李迎希得知噩耗后,愤怒至极,发誓要为家人复仇。

第二年,李迎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革命而战。1928年,他参加商城起义,成功占领这座战略要地。凭借英勇表现,他被任命为游击队的大队长。随后,他进入红军的学校,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1932年,李迎希刚刚打了一场胜仗,结果却被政保部门叫去调查。“李迎希,有人说你是第三党成员,这事儿是不是事实?”

“要是我真是第三党,那你们算啥?”“注意点儿你的态度!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在前线拼命打仗,你们在后面指手画脚,等我打完仗了就想把我踢走,真是不要脸!”

李迎希越骂越有理,越骂越生气,把审讯的几个人骂得无话可说。结果,李迎希被撤职,调到基层文职岗位,一直做到底。李迎希确实是冤枉的,要是他当时态度稍微好点,说点好话,可能就没事了。但如果他说出那些不符合良心的话,他也就不是李迎希了。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经过缩编,只剩下三个师级单位,李迎希的职务也从师长降到了120团参谋长。虽然职务有所变化,但他的军人信仰始终没有变。解放战争时,李迎希重新回到师长的位置,组织上把他派到南方,归华东野战军管辖。在这一时期李迎希大展拳脚,忙于各种战斗任务,做出了许多贡献。

到了1947年,李迎希又被派往山东军区,成为许世友将军的副手,担任山东兵团的参谋长,位列第三。在淮海战役中,粟裕非常看重李迎希的才能。粟裕发现,李迎希在总结经验和改进措施方面非常擅长,对战局的理解和把握也十分精准,能够高效执行主官的指挥意图,几乎没有犯错,堪称完美的参谋长。

1950年11月,李迎希接到一个电话,命令他立刻前往上海,陈毅点名要见他。火车一路晃,他心里想着也许马上就能冲到朝鲜前线,结果一进陈毅的办公室,却听到一个让他愣住的命令:“去组建军委工兵部,任副司令员。”

李迎希听后立刻拒绝:“我不懂工兵。”陈毅不以为意,拍拍桌子说:“不懂可以学。”两人几句对话后,李迎希最终服从命令,但在日记里写下:“宁打仗,不修桥。”

工兵部成立后,李迎希并不仅仅满足于拆桥扫雷,他想方设法让士兵少流血。美军飞机频繁轰炸,损坏了大量交通线。李迎希结合修复铁路的经验,提出了“白天勘探,晚上施工,分段抢修”的方案,提前13小时完成了清江大桥的修复。

后勤保障顺畅进行,李迎希却始终低调,不曾一句邀功。李迎希的务实和低调作风,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认可,他的目标始终是确保战士们能在更安全的条件下执行任务,而不是自己炫耀成绩。

1955年,在正式授衔之前,李迎希听到一个消息,中央计划授予他中将军衔。这个消息让人并不惊讶,因为在淮海战役前,李迎希是山东兵团的参谋长,而当时的兵团司令许世友已是上将,副司令员王建安是中将。按职务来看李迎希的确有资格晋升中将。

然而最后他却只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一结果让李迎希毫不在意,他一贯忠诚于党,重视的是革命事业,而非军衔。然而关于他未升中将的传言却在部队里流传开来。有人说,李迎希当年只是副参谋长,才导致他没有获得中将。

这个消息传到李迎希耳中,顿时让他火冒三丈。他不禁愤怒地对妻子谢荃说道:“这帮人怎么能乱说?我改授少将无所谓,但这件事我必须澄清!我要写信给粟裕,证明我当年就是山东兵团的参谋长!”谢荃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你啊,脾气就是太倔,别人都说你,就是因为你太直,才容易得罪人。”

按规定李迎希本应获得中将军衔,但在评衔时却有人称李迎希当年在山东兵团的职务只是副参谋长,而非参谋长。这个说法让李迎希感到愤怒。他回应道:“有人对我有看法可以理解,但历史不能任意篡改。”

李迎希一直不在乎军衔高低,他常说:“打仗才是最重要的,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谁会在乎什么少将、中将?”但面对这一不实传言,他决定为自己澄清。他给粟裕大将写信,要求他明确证明自己在山东兵团的实际职务。

在豫东战役结束后,山东兵团参谋长刘少卿被调离,山东兵团这一关键职务空缺。粟裕需要一个出色的参谋长来准备即将进行的济南战役,经过深思熟虑,粟裕选择了刚刚康复的李迎希。虽然他们认识不久,但李迎希在战场上的表现让粟裕深信不疑:“精通战术,作风过硬,正是指挥大规模战斗的好人选。”

李迎希原本是22师的师长,后来调任第9纵副司令员。在接到粟裕的召唤后,李迎希毫不犹豫地赶往山东兵团。粟裕当面邀请他担任参谋长时,李迎希虽然犹豫,但最终答应了。他有两个顾虑:一是山东兵团任务繁重,自己是否能胜任;二是他并不愿意做参谋长。

粟裕耐心地劝说:“中央任命你,肯定是相信你的能力,许世友正在养病,战前准备需要一个得力的参谋长。”李迎希最终同意了,但提出战役结束后希望回到前线。粟裕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

几天后中央正式任命李迎希为山东兵团参谋长。粟裕很快回信,明确肯定李迎希的职务,并告诫他正确对待评衔的事宜。李迎希的授衔问题继续引发讨论。许多人认为,李迎希作为副司令员为什么只获得少将,而其他中将级的副司令员却升得更高。对此李迎希不以为意。他回应:“授什么军衔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是否忠诚于党。”

1959年,彭德怀回到家里,离开了军队。很多人主动和他断了联系,但李迎希不这么看待,他仍然保持与彭老总的联系,主动问候他。李迎希的亲友知道后劝他说:

“彭德怀现在是敏感人物,最好别再和他来往了。”李迎希却回答说:“不管他在哪儿,他永远是我尊敬的彭老总,他是我的老领导。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李迎希的这番话让彭德怀感动得泪流满面,他感叹道:“这小子,和我一个脾气。”李迎希就是这样一个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将军。

1975年,李迎希退休后,入住了武汉的某个干部休养所,开始享受起了退休生活。就在这时,一件小事再次展示了他刚直不阿的个性和幽默风趣。当时物资还是很紧张,军区弄来一些鳖可不容易,李迎希很喜欢吃鳖,于是早上就让警卫员去买,还特别交代:“最好买两斤左右的。”

但直到中午,警卫员才拿着两只小鳖回来,警卫员说,他是第一个到供应点的,可是那边一直不卖,直到司令员和政委的人来了,才开始卖,接着是副司令员和副政委,然后才轮到他们这些退休的老干部。

过了不久,军区开了个民主生活会,邀请退休的首长们参加。会上李迎希毫不客气地说起了那次买鳖的事情,他开玩笑地说:“我们武汉军区,司令员、政委就像大王八,副司令员、副政委就是中王八,我们这些退休的就是小王八。”

全场顿时笑了起来,会后军区的领导们表示要加强管理,纠正一些不好的风气。和李迎希将军相处久了,你就会发现他是什么事都直说,从不拐弯抹角,看到不对的地方马上指出来。他这种直率、正直的性格,大家都很敬佩。

1981年,李迎希因病去世,享年79岁。

来源:明写春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