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DF-61导弹运载车驶过长安街,当战机轰鸣声透过屏幕回荡在南迦巴瓦雪山之间,当近百岁的抗战老兵抬起右手敬礼——这一刻,属于全体中国人。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当DF-61导弹运载车驶过长安街,当战机轰鸣声透过屏幕回荡在南迦巴瓦雪山之间,当近百岁的抗战老兵抬起右手敬礼——这一刻,属于全体中国人。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与此同时,从首都到边疆,从线下到云端,这场跨越地理的共同纪念,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集体记忆。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北京街头:“追装备”的清晨满是滚烫的自豪
9 月3 日的北京,天还未亮透,长安街沿线、二环路部分路段的人行道上,不少市民已经在路边蹲守,用镜头记录下与“国之重器”近距离相遇的珍贵时刻。不到7 点,家住东城区的王先生就提着小马扎出了门,手里还拿着一面叠得整整齐齐的五星红旗,“家里孙子要上学,让我多拍点视频,特别是那些‘大家伙’,他盼了好几天了。”
“来了!来了!”路面微微震动,坦克装甲、洲际导弹、隐形战机……每当一辆载着先进武器装备的车辆驶过,人群就开始沸腾,挥舞国旗,高声欢呼,“军事迷”冯军激动地举起手机,镜头紧紧跟随着导弹车,“DF-61导弹亮相,我都惊呆了,那种震撼难以言表——我们为国家的强大由衷自豪!”
车队驶过的十几分钟里,有人举着国旗一路小跑,追着车队的方向不愿停下;有人因为没拍到清晰的画面,懊恼地拍大腿,却又立刻打起精神等待下一队装备;直到最后一辆装备车消失在视线里,路边的人群仍久久不愿散去。
观礼席上:见山河强盛,承医者使命前行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画面中,钟南山院士佩戴“共和国勋章”在现场观礼。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觉很震撼,和平来之不易,有一个强大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
8月20日,钟南山院士曾在人民日报撰文称,我出生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父母给我取名“南山”,因我生在南京,南京有个钟山,爸爸说,干脆取名钟南山吧!他希望我像大山一样,经历过大风雨,还能够屹立在那儿,茁壮成长。
观礼嘉宾席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教授身戴白求恩奖章,正襟危坐,难掩激动。9月3日的北京艳阳高照,但她专注地望着受阅方队和抗战老兵方阵,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受阅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张丽娜忍不住站起身,用力鼓掌,看到年近百岁的老兵依旧脊背挺直、敬礼有力,张丽娜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从青年军人到期颐老兵,不变的是精神,是风骨,是家国情怀!”张丽娜向记者表示,这一刻,她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在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赛跑的日子,“同样是战场、是防线,军人用生命守护国家,我们医务工作者就要用医术守护人民健康,这都是责任,也是使命。”
9月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张丽娜教授近距离观看纪念大会盛况。医院供图
“整齐划一的方阵,钢铁洪流般的武器装备,展现了国之威严。”“火线上的生命守护者”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霞在现场观礼阅兵也是心情澎湃,她在接受第1眼新闻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捍卫国土安宁,还是护佑人民生命健康,都需要极致的专业和担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坚守,报效祖国!
雪域高原:雪山开颜,与抗战胜利纪念盛典共舞
“从索松村民宿老板到藏族餐厅保洁阿姨,再到每一个来自天南海北的旅客,都在手机上看阅兵盛典。”9月3日,正在西藏休假的张毛毛(化名)分享了一段视频,阅兵盛典中的方队踢正步声、战机轰鸣声正通过游客们的手机,响彻南迦巴瓦峰与雅鲁藏布江。
“8点多时还云层密布,9点多阅兵音乐响起时云突然散开,阳光瞬间照亮雪山,有人说,这是党的光辉照边疆。”张毛毛告诉记者,南迦巴瓦峰素有“十人九不遇”之说,很难见到全貌,上次露出全貌还是1个月前。“雪山下,在雅鲁藏布激昂大峡谷岸边,因为网速不同,大家的欢呼雀跃和每个人手机里此起彼伏的阅兵仪式音乐交织在一起,那一刻,好多人都热泪盈眶了。也是那一瞬间,你会知道,什么是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爱国情愫。”
9月3日,历史的回响在耳畔萦绕,爱国的情怀在心中激荡,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铭记过去、致敬英雄。
来源:白马秋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