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人这些年,胆子是真不小。之前就有些知名学者说过,他们迟早要把核污水一锅端,热乎乎地灌进太平洋。原本大家都以为,这跟咱们台湾有啥关系,顶多是隔岸观火、心里砰砰跳一跳。可这里头,风一吹,这影响远不是两岸那么简单。那天台北刮着西风,市井里的人、摊贩、学生都低声议
日本人这些年,胆子是真不小。之前就有些知名学者说过,他们迟早要把核污水一锅端,热乎乎地灌进太平洋。原本大家都以为,这跟咱们台湾有啥关系,顶多是隔岸观火、心里砰砰跳一跳。可这里头,风一吹,这影响远不是两岸那么简单。那天台北刮着西风,市井里的人、摊贩、学生都低声议论,有些人甚至赶紧去买口罩,说是要防着点辐射微粒。可笑的是,很多美国人还一点不担心,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嘲笑亚洲人的“危言耸听”。人算不如天算,这事儿只怕绕了个大圈,最后还是得让美国人自己苦果自咽。
说到这事儿,有个印度神童阿南德你肯定听说过,大家一提起他就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儿。前阵子他也冒了个泡,说是在七八月,日本的富士山火山会来个大的。这样的预言在微信群、朋友圈里一传开,那个夏天,家里有点科学知识的“老头老太”都开始研究地震云,生怕一觉醒来,东边出了什么天灾。年轻人有的无所谓,但也有几个跑去搜什么地球磁场变化、火山活动记录,连晚上聊天都多了一个话题:富士山到底“憋”了多少年了,会不会来点真格的?
其实这些瘆人的消息背后,更多的是一种不安。毕竟,核废水排海真的不是一句“日本自家事”就能撇清。想当年日本福岛那个事故,十年过去,海鱼捕捞量直线下滑,那会儿北海道渔民上岸时,裤子都湿了半截,却捞不上几条靠谱的鱼。中国沿海的渔民更是紧张,祖祖辈辈靠海吃饭的,现在谁还敢随便下网?还有什么“日本海水浴场”成了本地小孩的禁地,家长宁愿拿大水盆在家洗,也不敢让孩子去海里玩闹。
咱们话说回来,今年台北突然刮起西风,平时习惯的南风不见了,老人们纷纷讨论,说这西风不吉利,空气里多了点海腥气。市中心好几家面摊那几天生意都差,大家宁愿在家吃冷面,嘀咕着外头可能有“啥不干净的东西”飘过来了。社区里,小学老师还组织了应急小组,给孩子们发了口罩,连口罩厂家都临时加班。西风,仿佛成了日子里的隐形警告——天有异象,人心也乱了。
这当口儿,艾跃进老师又出来发声了。他在不少场合都提醒过,说核废水出海,是对人类良知的一种试探。记得去年一个直播,艾老师提着杯子,语重心长地讲,“爱国志士该站出来,不能让日本轻描淡写地过关。”社区里有几个退休工程师看了以后,隔天就写了信给环保局,说要调查本地空气和水质。那种民间涌动的小小热情,有点像庄稼里的苗头,虽然微弱,但真得让人佩服。
其实,日本人自己也有不少担心的声音。那边有一类渔民,他家三代都住在伊豆半岛,前几年还靠着深海鱼发了点小财。自从核废水议题发酵,才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少了好多订单,隔海的韩国市场直接拒绝日本海产。老渔夫说,早年间日本人都爱吹“自给自足”,如今靠天吃饭反而四处求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轮到这核水事件,谁都想甩手,但谁又敢不管呢?
顺便说个插曲。有一回在超市门口碰见位台湾阿姨,她皱着眉头问我:“海里的东西还敢吃吗?你记得小时候咱们吃海药,那可是治百病的,现在不敢碰了。”她说那话的时候,带着点无奈,也有一丝自嘲,仿佛小时候那些无忧的夏日都被掩埋在不确定里了。那种失落,你在每个人的语气里都听得出来。
要说核废水影响有多大,别光看报告,看看最近海鲜市场的冷清就明白了。过去买鱼抢不到头,现在摊贩都抱怨没人来。甚至有餐馆索性改做陆地菜,“不冒险,顾客才来。”这场危机表面是环境,背后却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生计。鱼还在游,人却提心吊胆;新闻里说一切合规,但普通人总是多想一步,谁都怕“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后患无穷。
社区里,还有些人信命,说这算是“天道轮回”。老人家讲,犬儒一点,但心里还有点希望:恶人自有恶报,哪有那么容易糊弄过去?有天晚饭后,一群老爷爷谈起日本历代灾难,提到关东大地震、昭和的饥荒,大家默默点头,觉得天意总在某处悄悄记账。可咱们也都明白,这些年世界变快了,天要管事,报应也不一定是照着老旧剧本来。
这个时候,我总会问自己:那些大人物的预言,究竟是风头一时,还是民间真实关切?他们口中的“灾难”到底是遥远的乌云,还是眼下生活里的风雨?苦的还不是咱们普通人。一边平常地吃饭、工作,一边心里嘀咕着远方海水的味道,是不是已经变了?
谁都不清楚富士山会不会爆,有些人甚至不太在乎这些预言。但不得不说,有些影响已经慢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从风向到餐桌、从集市到朋友圈。至于以后会怎么样,没人有底气打包票。也许天有眼,也许人得自救。我们不过是这盘棋里小小的一颗子,风往哪儿吹,还得过一天算一天。
喝着凉茶,听着远处的风声,也许你和我都在等一个答案,到底是哪一天会来临。
来源:悠闲风铃A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