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一位28岁年轻男子,从不饮酒,却因尿酸高达780μmol/L导致肾功能衰竭,最终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这看似不合常理的医学案例背后,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医学真相:尿酸引发的肾脏危机并非仅与酒精有关,而是与现代人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缺乏密切相关。
这名男子在医院接受检查时,医生查阅其病史发现,患者长期饮用含糖饮料,尤其偏爱各类碳酸饮料和果汁,同时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
更令人忧心的是,患者在出现初期症状后,选择了网络上流传的"偏方"自行治疗,直到肾功能严重受损才就医。主治医师不禁感叹:"这完全是因无知而自己惹下的祸,本可避免的悲剧。"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异常升高的状态。正常男性血尿酸参考值为150-416μmol/L,女性为100-357μmol/L。
当超过这一范围,就进入了高尿酸血症的警戒区。而该患者的尿酸值高达780μmol/L,远超正常值上限的1.8倍,已处于极危险状态。
中医理论认为,高尿酸血症属于"痹证"、"痛风"范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主水,司开阖",肾脏功能失调会导致体内水液代谢紊乱,湿热内生,痰浊内阻,进而形成痛风。
西医则从代谢角度解释,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当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
2. 含糖饮料过量:研究证明,高果糖摄入会促进尿酸合成,减少尿酸排泄。
3. 遗传因素: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
4. 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问题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5. 肾功能不全: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肾功能下降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6. 药物因素:某些利尿剂、阿司匹林(小剂量)等药物可影响尿酸代谢。
这位年轻患者虽然"滴酒不沾",但其饮食习惯中存在大量高嘌呤和高果糖摄入,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
他每天平均摄入2-3瓶碳酸饮料,经常食用加工肉制品和动物内脏,同时缺乏运动,体重指数(BMI)达到28.5,属于肥胖范围。这种生活方式为高尿酸血症创造了"完美条件"。
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远超大多数人的认知。它不仅可引发急性痛风关节炎,还会导致慢性痛风石形成、痛风性肾病,进而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此外,高尿酸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
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3.3%,呈现年轻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8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例行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这种"沉默杀手"特性增加了其危险性。
该患者的病程发展经历了典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患者在23岁时体检发现尿酸升高(480μmol/L),但因无不适感而忽视。
第二阶段:痛风关节炎发作期。25岁开始出现间歇性关节疼痛,主要在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呈现红、肿、热、痛的典型表现。患者此时仍未重视,仅通过网络购买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第三阶段:慢性尿酸性肾病期。28岁时出现乏力、水肿、夜尿增多等症状,就诊后发现血尿酸780μmol/L,血肌酐350μmol/L,肾功能已严重受损。
肾脏B超显示双肾体积缩小,皮质回声增强,提示慢性肾病改变。肾脏活检证实为尿酸盐肾病,肾小管间质有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西医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降低尿酸药物治疗:
1. 抑制尿酸生成类: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
2. 促进尿酸排泄类:苯溴马隆、丙磺舒等,增加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改善生活方式:
1. 低嘌呤饮食
2. 控制体重
3. 充分饮水
4. 避免高果糖摄入
5. 规律运动
中医治疗则根据辨证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湿热痹阻型: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代表方剂如四妙散、三妙散加减。
痰湿内阻型:化痰利湿,活血通络,如二陈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滋补肝肾,清热通络,如知柏地黄丸加减。
气血亏虚型:补气养血,活血通络,如补中益气汤加减。
该患者因病情已发展至肾功能衰竭阶段,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可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部分替代肾脏功能。同时,患者仍需服用降尿酸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进一步损伤。
就此案例,医生特别强调几点关键认识误区:
1. 高尿酸≠嗜酒:虽然酒精确实会升高尿酸,但饮食中的高嘌呤食物和高果糖摄入同样是重要因素。
2. 无症状≠无危害:高尿酸血症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已开始对肾脏等器官造成"沉默性"损伤。
3. 痛风发作间歇期需持续治疗:许多患者在痛风发作缓解后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加重。
4. 自行用药风险大:网络购药、擅自使用秘方偏方,可能延误病情。
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
保持合理饮食结构,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减少果糖摄入,限制含糖饮料和精制糖类
每日饮水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泄
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定期体检,关注尿酸水平变化
已确诊高尿酸血症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
这位28岁年轻人的教训值得每个人深思。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知识普及度提高,却也伴随着大量误导信息的传播。
面对健康问题,科学认知和专业指导比"网络经验"更为重要。健康管理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需要终身的责任和坚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9版).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7): 519-527.
2. 李哲, 朱华栋.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 21(2): 234-2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知识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