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份寄往最高人民法院的举报材料,把娃哈哈集团的控制权之争彻底摆上了台面——宗馥莉用最直接的方式打破了持续数月的沉默。
一份寄往最高人民法院的举报材料,把娃哈哈集团的控制权之争彻底摆上了台面——宗馥莉用最直接的方式打破了持续数月的沉默。
2025年8月27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采取了一项罕见的法律行动,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个部门提交投诉举报材料。 她指出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娃哈哈职工持股会股权案件中存在“审理进展缓慢”和“程序送达违规”等问题。
这位接棒宗庆后的掌舵人显然不想再耗下去。她举报的核心目的很明确:推动法院尽快审结涉及集团24.6%职工持股会股权的案子,这部分股权的归属直接关系到她能否坐稳娃哈哈最大股东的位置。
01 职工持股会的“背刺”,一场精心策划的发难?
这场纠纷的源头得追溯到1999年,当时的娃哈哈刚完成国企改制。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局保留了46%的股权,创始人宗庆后拿了29.4%,剩下的24.6%分给了近2000名员工,成立了职工持股会。
2018年,宗庆后突然搞了一个大动作。他以3倍价格逐步回购员工股份,把真金白银的股权变成了“干股”(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
当时外界传闻娃哈哈此举是为了上市做准备。由于2018年娃哈哈已经发展式微,曾经怀揣“百万富翁”梦想的员工们,面对3倍溢价的诱惑,几乎没有犹豫。
图片来自网络
娃哈哈集团方面书面回复《财经》时就表示,职工持股会的回购发生在2018年,在宗庆后先生去世之前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议,目前持股会成员只有宗馥莉女士一人。
然而2024年2月,随着宗庆后因病离世,情况发生了变化。娃哈哈员工持股会的退休及离职的原员工合计50余名,对2018年自己签署的回购协议提出异议,并向法庭提起了诉讼。
此举被不少人解读为对宗馥莉一场有预谋的突然发难,希望通过内部施压,让宗馥莉无法顺利接管娃哈哈董事长。
02 品牌价值暴涨,股权争夺背后的利益驱动
曾经3倍价格就可以爽快出手的娃哈哈员工股份,为什么突然就有人反悔不干了?
时间的转折点是宗庆后的去世,但真正驱使员工“跳水”的,是突然暴涨的娃哈哈品牌价值。
去年3月,在宗庆后离世后,不少对娃哈哈有情怀的消费者开启了“野性消费”。娃哈哈各平台官方直播间恢复直播后,流量、销量都迎来了空前高涨。
据蓝鲸财经报道,截至3月19日,娃哈哈抖音官方旗舰店3月份销售额近2500万元,销售高峰集中在3月4日-10日,该区间连续多天销售额超过250万元。
到了2024年年底,娃哈哈更是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成绩单,全年营收成功突破了700亿大关,打破了连续9年在500亿徘徊的尴尬局面。
权威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品牌评估机构GYBrand公布的2024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中,娃哈哈的品牌价值飙升到了911.87亿元。
随着娃哈哈品牌价值暴涨,足以让很多人利令智昏。
03 双线作战,宗馥莉面临的内外压力
宗馥莉面临的挑战不止于股权诉讼。2025年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应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申请人请求,颁布临时禁制令,冻结宗馥莉名下汇丰账户18亿美元资产,要求杭州股权案审结前不得动用。
香港司法文书披露,三名申请人称其母曾与宗庆后有亲密关系,并提供部分间接证据,主张对宗庆后遗产有法定继承权,申请冻结资产是为“防止核心遗产被非法转移”。
对此娃哈哈声明“相关主张缺乏依据”,宗馥莉未公开回应。这场跨国资产纠纷的关键,其实是于杭州中院9月将启动的DNA亲子鉴定。
内有股权悬而未决,外遭资产冻结牵制,宗馥莉正经历接班以来最严峻的压力测试。
与此同时,宗馥莉正在推动娃哈哈的内部改革。据媒体报道,近一年来娃哈哈集团发生了比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包括合并或撤裁多个部门。
围绕经销商体系,娃哈哈也被曝正在陆续砍掉年销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不过宗馥莉澄清道,今年以来新增的经销商远远多于解合的。
04 为何选择此时举报?上市计划或是关键
宗馥莉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原因可能就是她想尽快推动娃哈哈上市。
根据规定,上市时股东数量不得超过200人。说白了她就是想赶紧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为上市扫清障碍。
虽然宗庆后曾经多次表示娃哈哈不会上市,但接受西方教育的宗馥莉,却早有上市的想法。早在2019年,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任何一个企业大的发展都是通过资本手段操作的。”
宗馥莉认为通过和资本的结合,可以推动技术、产品创新、模式的开拓。这些正是娃哈哈面临的问题:产品老化,创新不足,模式陈旧。
再看一下已经上市的农夫山泉,通过在茶饮领域的创新,给它带来了第二条增长曲线,发展得特别好。宗馥莉一直夸农夫山泉,说它在品牌传播和新品打造方面非常有想法。
05 举报内容详解,三大问题直指法院程序
宗馥莉及娃哈哈法务部门在投诉中向杭州上城法院发出了三大拷问:
首先是立案延迟问题。原告提起诉讼后,法院未在法定7天审查期限内立案,并在未向被告送达诉讼文件的情况下要求进行调解。
其次是审理超期。案件在2025年4月送达材料,6月13日进行庭前谈话后,开庭时间多次推迟,可能超出法定6个月审限。
最后是送达违规。原告于6月提交的材料,法院拖延至8月才送达给被告,远超正常送达时限。
娃哈哈法务回复界面新闻时指出,原告提起诉讼后,上城法院迟迟未立案,经被告拒绝调解后,直到2025年4月上城法院才向娃哈哈集团工会以及宗馥莉送达其中一个立案的案件的原告诉讼材料。
6月13日庭前谈话后,又迟迟未开庭。对此,娃哈哈法务表示,已向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进行了投诉举报,并希望上城区法院能尽快审理案件。
06 股权格局与战略考量,控制权之争的白热化
娃哈哈集团目前的股权结构十分特殊,呈三足鼎立态势: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国有资本,持股46%)、宗馥莉(继承宗庆后原持有股份,持股29.4%),以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即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看似平衡的结构,实则暗藏玄机。国有资本更多扮演战略投资者角色,而宗馥莉的29.4%与职工持股会的24.6%形成微妙制衡,任何一方倾斜都可能改写权力格局。
这也解释了为何宗馥莉紧盯这部分股权:一旦拿下,54%的合计持股将实现绝对控股,彻底稳固接班地位。
如今她接班一年多了,宗庆后的股权拿到了,内部也整顿完毕了,可以放开手脚的大干一场了,但没想到职工持股会这点事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
所以,她非常着急,竟然亲自到最高法和最高检投诉举报。
07 风格对比,宗馥莉与父辈的差异
宗馥莉和宗庆后的风格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宗庆后作为创业一代,情商够高,很多事情也都通过潜规则推动解决。但宗馥莉直接撕破脸皮,公开举报。
宗庆后习惯用更圆滑的方式与上城区打交道,而宗馥莉则显得更直白,甚至有点果断的意味。要说这场股权争夺战,宗馥莉确实比宗庆后直接多了些。
但也她的路走得更艰难。因为法律上,宗馥莉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误,毕竟法院应该独立审理案件,别说是举报,哪怕是向最高人民法院求情,也没问题。
在遗产问题上,她始终强调一条底线:一切必须依法分配。她拒绝用亲情取代法律,也拒绝以退让换取所谓和解。
她说,企业属于所有为它奋斗的人,而不是某个家族成员的提款机。这种立场或许显得冷峻,却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尊重。
08 娃哈哈股权之争,家族企业的传承困境
娃哈哈的控制权之争,实则是国内家族企业传承困境的典型。《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83%的家族企业未设立家族委员会,缺乏正式传承规划。
62%的二代接班人创始人未与继承人签署股权协议,或将面临“接权易、树威难”的尴尬。宗庆后生前虽逐步放权,但未彻底厘清股权模糊地带。
尤其是职工持股会这部分“历史遗留资产”,最终成为接班后的争议焦点。当前局势下,娃哈哈的未来存在三大悬念。
职工持股会股权诉讼结果定控制权归属;香港资产冻结与杭州亲子鉴定深度绑定;内部改革成效则决定企业能否继续增长。
而宗馥莉选择以实名举报这种“破釜沉舟”的方式推进解决,或将改写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教科书。
工商资料显示,娃哈哈集团目前由三方持股: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46%)、宗馥莉(29.4%)、娃哈哈职工持股会(24.6%)。
其中宗馥莉持有的29.4%股权系继承自宗庆后,已在2024年8月底完成工商变更。但职工持股会持有的24.6%股权至今无法完成工商变更。
一旦这24.6%股份完成工商变更,宗馥莉在娃哈哈的持股比例就是54%,高于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局,将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如此急切地想要推动法院尽快审理此案。真正的狠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然一鸣惊人。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