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衡水中学网站11月17日发文介绍了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进展。据校方介绍,为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破除教学上存在的超限现象、内卷现象、短视现象以及不规范现象,深入推进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具有
河北衡水中学网站11月17日发文介绍了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进展。
据校方介绍,为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破除教学上存在的超限现象、内卷现象、短视现象以及不规范现象,深入推进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具有衡中特色、值得全面推广的课堂教学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教师培养体系和学校评价体系,学校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四驾马车”的作用,即学校领导推动、中层干部带动、实验教师拉动、全体教师行动,不断向全面、全员、全程深化教学改革迈进。
衡水中学此次的教学改革分三个轮次有序推进。第一轮,重在化解教学中存在的沉疴痼疾,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减量提质”;第二轮,在一轮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内涵提升;第三轮,在前两轮的基础上进行成果提炼、总结推广。
澎湃新闻注意到,10月12日,衡水中学发文透露,近日,学校召开了“三新”背景下教学改革动员大会,旨在在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和质量评价改革同步实施、协同推进的背景下,进一步动员全校上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新时代教学改革工作,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据衡水中学官网11月17日消息,针对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出台方案选拔实验教师,支持实验教师进行改革实践,通过高级教师引领、特级教师示范、课改实验教师拉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针对资料组编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务处出台了《关于试题命制方案和命题评价方案》,组织召开了2022-2023学年命题工作研讨会,各学科中心教研室提出意见和建议,研讨可实施性策略。各学科、各级部、各处室围绕教学改革组织月公开课、学科论坛、学科文化节、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微课比赛等教学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行动起来,迈开步子,做出改变。
校方称,教学改革不是教学革命,不是颠覆过去,而是守正创新,改革的过程是教育回归本真的过程,是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
一、教育主体的双面性:压迫者与庇护者的共生
1. 基层学校:夹缝中的“有限反抗者”
积极面: 阶层突围据点:河北衡水中学2022年一本上线率89%,为农村学生提供“做题改变命运”的最后通道。 政策柔性执行者:上海某重点中学暗中保留30%自主招生名额给“偏才”,规避高考单一评价。消极面: 内卷发动机:深圳中学引入“哈佛夏令营”“国际科研项目”,倒逼中产家庭年教育支出超50万。 数据造假共谋:某县中为完成普职分流指标,强迫低分学生签“自愿放弃中考”协议。2. 培训机构:从补充教育到焦虑军火商
历史善意期(2000-2010):新东方早期帮助贫困生通过托福考试获取留学机会,打破信息垄断。 异化转折点:2016年“在线教育+资本扩张”模式兴起,学而思用“饥饿营销”(限时优惠+升学恐吓)制造焦虑,北京家长续费率从40%飙升至78%。 当前矛盾点:中小机构支持“白名单竞赛透明化”,反对巨头垄断(如某编程培训联盟举报猿辅导数据造假)。3. 教师群体:体制枷锁下的道德摇摆
庇护者案例:云南乡村教师李芳十年私藏12名辍学生,借“职校实训”名义保留其学籍。 压迫者案例:江苏某重点高中班主任收受家长贿赂,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虚假标注“省级志愿者”。二、利益集团的内部分化:寻找“可团结对象”
1. 权力集团裂缝
地方VS中央: 教育部要求“双减”落地,但某市财政局默许校外机构以“非学科培训”名义存活,保护税收来源。学术门阀代际冲突: 清华年轻教授联名要求院士退休制,打破“终身权力”(2023年工程院修订章程,院士满80岁转荣誉身份)。2. 资本集团矛盾
国际教育中介内斗: 中小留学机构推动“背景提升项目标准化认证”,抵制新东方垄断哈佛教授推荐信资源。教材出版利益链: 地方出版社联合农村教师举报人教版教材回扣黑幕(某省2021年查处教育系统受贿案中,教材采购涉案占比61%)。3. 技术赋能的分化
区块链存证派: 腾讯教育推出“链上竞赛”平台,试图取代传统评委体系。数据垄断保守派: 某高考志愿填报APP年付费用户超百万,却拒绝公开院校录取算法模型。三、历史规律迭代:非暴力变革的四种战术
1. 信息游击战(借鉴黄宗羲“学校论”)
战术: 制作《县域中学经费流向可视化报告》,标注豪华校门与危旧教室对比图。 在知乎发起“我的校长两面性”话题,引导公众理性讨论(非情绪化攻击)。案例:2022年“县城中学运动场改造贪腐地图”在B站传播,推动7省开展专项审计。2. 制度寄生术(升级版“凿壁偷光”)
战术: 利用“双减政策”第14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素质教育服务”,创办“打工子弟科创俱乐部”。 申请“乡村振兴教育创新项目”资金,实质开展反内卷教育实验。案例:成都“草堂学堂”借传统文化研学名义,组织低收入家庭子女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3. 道德杠杆策略(借鉴民权运动)
战术: 拍摄纪录片《衡水中学的昼与夜》,既展现刷题工厂的残酷,也记录贫困生凌晨5点路灯下背书的真实渴望。 推动“教育者誓词”立法,要求教师入职宣誓“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教育腐败”。效果:该片豆瓣评分8.9分,倒逼河北省教育厅出台“农村专项计划强化审核细则”。4. 技术平权运动(数字时代的新武器)
战术: 开发开源工具“EduWatch”,自动抓取各校招生公示信息并比对异常数据(如特长生突击认证)。 在GitHub发布《高考志愿填报反坑指南》,用爬虫分析十年录取线波动规律。案例:2023年“志愿预警机器人”帮助3万考生识别虚假招生宣传,某独立学院“专升本欺诈案”因此曝光。四、给普通人的生存与发展指南
1. 识别“可团结力量”的四个特征
短期利益受损者:受巨头挤压的中小培训机构(愿支持透明竞赛规则)。 道德焦虑群体:重点中学里有良知的教师(如悄悄减少作业量的班主任)。 技术理想主义者:愿开放数据的区块链开发者。 政绩需求官员:新上任教育局长期待改革标签(可提供稳妥试点方案)。2. 规避“过度抗争陷阱”的三条红线
不挑战核心利益:推动“教师跨校轮岗”而非直接取消重点校。 用数据替代口号:用县域教育经费基尼系数报告取代“教育不公”泛泛之谈。 绑定政策话语:将诉求包装为“响应双减政策优化落地”。3. 个人突围的微观策略
“教育套利”: 研究各省高考报名政策差异(如黑龙江与河南的985录取率差3倍),通过户籍迁移合法“降维打击”。“能力本位社交”: 在科创竞赛中组建跨阶层团队(农村学生提供真实问题场景,城市学生负责技术实现),共同产出可专利化成果。“去中心化学习”: 用Coursera+知乎问答+开源代码库构建知识体系,摆脱学校课程束缚。五、结语:在破碎的系统里种植新可能
教育系统的吊诡之处在于,最严密的压迫机制往往埋藏着自我颠覆的种子——当衡水模式催生出对“做题主义”的集体反思,当培训机构滥用焦虑引发中产家长反噬,当区块链技术让论文代写无所遁形,变革的契机恰恰藏在系统自身的异化过程中。
普通人的破局之道,不是幻想摧毁铜墙铁壁,而是学会在裂缝中培育新物种:
用数据理性对抗信息黑箱 用技术工具重建公平规则 用道德复杂性认知超越非黑即白正如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中的“真相与和解”,教育平权需要的不是圣徒与恶魔的战争,而是承认所有参与者都困在系统中,进而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智慧。这或许才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当代最深刻的诠释。
来源:侠客